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0250022号提案答复的函
刘秀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迈向“专精特新”的提案》(第20250022号)收悉。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我市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制造业当家”为主线,聚焦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出台实施《珠海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1-2025年)》《珠海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方案》《珠海市推动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有序推进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已累计推动1112家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全市共培育“单项冠军”企业1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26家,打造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个(高端打印设备及耗材产业)、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光电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培育数字化创新生态系统
通过政策宣贯、供需对接和“看样学样”标杆企业考察学习活动,引领我市制造业中小企业向更高品质、更高效率的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以来,我局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开展政策宣贯,线下举办数字化转型专题宣讲会18场,企业代表超1000人次参加政策宣贯暨供需对接活动,针对不同行业领域中小企业,有针对性地促进数字化转型项目实施,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克服“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难题。在涉企政策直播间线上发布了珠海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政策宣贯视频,提供政策宣贯、企业申请奖补指引。通过“珠海政企通”,实现政策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提升企业政策申报效率。依托行业协会,组织“看样学样”。以“标杆示范、经验共享”为核心,通过实地观摩、案例解析与资源对接,为参与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参考。活动组织企业代表深入运泰利、中山港渊智能生产车间,直观感受其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的成果,例如设备数据实时采集、柔性化生产调度等场景,为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经验”。
二、构建多层次的数字化人才链
一是加强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我局印发实施《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建设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制造业人才服务工作。组织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管理人员技能培训,提升我市工业互联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强制造业企业引才服务工作,搭建企业引才平台,不断壮大制造业数字化领域人才总量。建立人才库和专家库,搭建行业组织、专家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我局牵头组织各区、牵引单位和行业协会在2024年全年共开展数字化转型政策和技术培训18场,参加培训人次1300余人。
二是打造数字化人才培育体系。持续加强产教融合,结合珠海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珠海科技学院等在珠高校均设置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信息通信、智能制造等优势学科或课程,源源不断培养数字产业相关的人才。珠海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联合泰克教育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实训中心”,构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已完成信息与通信技术数字人才培训2968人次。组织编制并发布《人工智能训练师》省级特色职业培训包,是全国范围内首个省级人社部门正式发布的地方特色职业培训包,目前受理完成人工智能训练师评价认定111人。2024年以来开展人工智能训练师师资提升班、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骨干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吸引来自全市相关行业企业、高校师资等88人参加培训。
三、完善多元化的数字化资金链
扎实推进政策落地,动态开展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的数字化改造奖补工作,建立“融资支持—转型效果—奖补转换”的联动机制,形成“以转促融、以融助转”的良性发展格局。印发实施《珠海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支持“小快轻准”数字化转型项目,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并对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行业平台建设予以补贴支持。截至2025年6月,我市已安排落实两批专项资金共229.75万元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5年3月,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市分行印发《珠海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融资服务工作方案》,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机制、完善政策协同,打通资金链与创新链堵点,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新成效,助力中小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发展目标。各金融机构已为本地企业提供累计不低于50亿元的综合融资支持,通过金融创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升级。
有效发挥“四位一体”融资平台作用,通过设立“信贷风险补偿”“转贷引导”两个资金池,为中小微企业增加信用及提供低成本过桥资金,同时给予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助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截至2024年底,“四位一体”风险补偿资金池(不含转贷)规模已达2.93亿元,余额2.42亿元,累计为我市中小微企业提供超1.28万笔近581亿元贷款。2021-2024年市区财政投入2.1亿元对1936家企业给予四位一体融资贷款贴息支持,撬动贷款超157亿元。
四、打造优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
我市通过“资源池筑基+链主引领+轻量化破局”三重路径,形成覆盖大中小企业、贯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服务生态体系。截至2025年6月,我市共培育联云科技和派诺科技等16家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企业和7家广东省“上云上平台”服务券供应商,服务券供应商的云产品涉及研发设计、生产管控和经营管理等环节。同时,珠海市作为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遴选出格力电器、纳思达、方正、知业科技、派诺科技、金智维等12家数字化牵引单位,组建“1+1+N”的产业生态联合体,通过上下游配套、开放应用场景和技术扩散等方式赋能中小企业,推动“链式”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共打造三批“小快轻准”数字化转型产品670个,助力制造业中小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此外,搭建云上数字化赋能平台,设置“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专区,为数字化牵引单位、数字化服务商和制造业中小企业提供供需对接服务,提供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评估、技术交流等服务,促进企业与人才之间的有效对接,帮助企业了解数字化转型的最新趋势和技术动态,提高数字化转型的效率和质量。
接下来,我局将继续强化资金政策支持,推动制造业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推动通用大模型与面向工业场景的垂直小模型相协同、相融合,加快AI应用提速和创新赋能,实现中小企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6月24日
(联系人及电话:梁晓琪,2213129)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