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市政协 开放广东 智能问答 | 手机版 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20220276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建珠海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守护历史根脉,传承“香山文化”的提案》(第20220276号)收悉。经综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公室),市自然资源局、市民政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社科联等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香山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珠海、中山、澳门乃至香港共通的文脉。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机遇面前,传承香山文化,有助于珠海树立城市形象,加强同周边城市、港澳地区的人文交流,共建人文湾区。

  一、我市在香山文化传承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

  (一)利用每年1000万元的珠海市文物保护经费资金平台,引导、激励和扶持主动作为且落实配套资金的辖区文物行政部门和项目。对香山文化相关的文物进行修缮、维护和管理,开展了陈芳家宅、菉猗堂及建筑群、甄贤社学旧址、界涌陈氏大宗祠、北沙卢氏孖祠、唐家翠屏唐公祠、东岸绵始大楼、官塘乡主庙、上栅梁氏大宗祠(昌远梁公祠、聪进梁公祠)、上栅乡约祠、上栅易初卢公祠、唐家古围墙、莫氏大宗祠、调梅祠、唐家翘卿家塾等30多项文物修缮工程,确保文物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二)挖掘、整理、研究和丰富乡村不可移动文物点的人文内涵和历史价值,注入更多功能。将松鹤唐公祠(三房祠)、钟氏大宗祠、北山卢公祠等活化利用为鸡山、淇澳、上栅等9座村史馆,举办村史展和非遗展,成为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积极吸引社会力量特别是文化创意企业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依托杨氏大宗祠,建设北山会馆(北山中西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北山大院(珠海东方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基地),吸引企业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打造北山国际爵士音乐节、北山世界音乐节两项品牌活动;积极响应中央“一带一路”倡议决策以及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工作精神,开展香山古驿道活化利用行动,编著古驿道宣传出版物,全面展示古驿道遗存、人文底蕴、自然风光及物产民俗,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三)串珠成线,打造文化遗产游径。珠海市共有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4条,分别为岭南名人故里历史文化游径(珠海)、珠海近代名人历史文化游径、珠海“容闳与留美幼童”历史文化游径、珠海粤海古道历史文化游径。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3条,分别为“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珠海段)、岐澳古道(珠海段)、珠海“留学生之父”容闳游径,串联线性遗产,将散落的文化遗产资源点串珠成链,串联起代表香山文化的历史文化记忆。同时,我市在珠海博物馆的第三层展览中,专门设置“珠海历史文化游径”及“古今珠海人”展厅,展示以陈芳为代表的香山名人们对家乡的贡献和作为,突显出香山文化的厚重的内涵。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活动、重要节庆活动,整合资源,在博物馆举办有吸引力、有品牌特色的香山文化专题展览和流动展览,增强香山文化陈列展览的生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

  (四)开展课题研究,挖掘香山文化内涵。一是推动珠海文献唐家湾卷编制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开展调研、论证、座谈,扶持高新区与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唐廷枢研究中心合作编制出版《唐家湾历史文化丛书》;二是开展珠海市文化遗产游径专题研究,挖掘游径背后的历史和故事,系统梳理孙中山先生的珠海足迹,述说历史故事及见证时代变迁,让人们更好了解珠海乃至广东的历史发展脉络;三是促进珠海市博物馆与澳门科技大学唐廷枢研究中心、珠海市唐廷枢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合作,将现有馆藏各类碑刻资源制成数据库,并协商合作相关研究计划;四是组织珠海博物馆代表与中山档案馆、中山市地方志办公室、澳门博物馆等8家机构共同参加香山研究资源采集工作例会,重点研讨关于香山文化研究等学术课题。

  (五)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积极探索非遗保护及传承新路径,让非遗“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融入时代”,建立10个市级传承基地和46个区级传承基地。抓活动品牌。以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为主题、村民为主体开展民歌大赛、艺术巡游、庙会等活动,利用多种形式传承表现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利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组织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活动,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5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12项,市级项目38项。

  (六)构建保护体系,保护香山文化物质载体。为落实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要加强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延续历史文脉,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和部署,市自然资源局系统梳理历史文化资源,建立遗产保护体系,完成了《珠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系统梳理了我市包括2个名镇、1个名村、6个街区、39个传统村落、334处不可移动文物、148处历史建筑、36处改革开放历史性建筑、133公里古驿道全时期全要素的历史文化资源名录体系,深入挖掘香山文化、中西交流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等各类文化遗存,并开展编制各层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要求。

  (七)宣传香山古驿道,推介香山历史文化。依托古驿道宣传工作,大力传播香山文化。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三集纪录片《南粤古驿道》对珠海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分钟的专题报道;2017年联合中山、澳门举办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1周年及岐关车路有限公司成立90周年香山古驿道骑行大赛”、2019年举办艺道游学?中国南粤古驿道第二届少儿绘画大赛。2019年6月广东省举办的全国近百家主流媒体聚焦“南粤古驿道·海上新丝路”大型新闻摄影采访活动,珠海作为仪式承办地及主要拍摄点。此外,在梳理境内古驿道脉络的同时,深度挖掘了珠海丰富的历史资源和优秀的文化基因,制作香山古驿道文化宣传片并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送;持续策划“香山驿事”“驿动珠海”两大系列报道,已成功推送71期,从多角度向公众介绍香山文化。

  (八)开展文艺评选,推出文艺精品。我市坚持以文化资源为抓手,挖掘文艺精品的本土底蕴,鼓励以本土文化历史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创作生产。珠海演艺集团创作完成沉浸式话剧《杨匏安》、歌舞诗《珠海的故事》、现代粤剧《南粤破晓》、大型民族交响组曲《簕杜鹃与金莲花》等作品。正在进行话剧《苏曼殊》、大型革命历史题材话剧《苏兆征》、粤剧《戏梦唐涤生》的创作排练。歌剧《侨批》、话剧《容闳》、舞剧《水上新娘》等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珠海风骨的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也在紧锣密鼓的创作之中。市文联承办由市政府设立的珠海文学艺术“渔女奖”,指导市各文艺家协会设立了“苏曼殊”文学奖、“唐涤生杯”戏剧曲艺奖、“古元”美术奖、“鲍俊杯”书法奖等一批珠海本土文艺活动品牌,指导香洲区文联每两年举办“香山杯”德艺双馨艺术家和明日之星艺术家评选活动,极大激励了广大文艺家的创作热情,营造了浓厚的文艺创作氛围。近年来,围绕传承发扬香山文化推出了文学作品《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初心——粤港澳合作中的横琴故事》《浪漫珠海——我从古代来》《珠海之歌》、歌曲《雨岭南》、戏剧曲艺作品《伶仃洋》《一代情僧》《疍家女》等文艺精品。近期将推出苏曼殊个人传记电影纪录片《断鸿》和书籍《苏曼殊研究论集》等文艺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培塑“文联文艺展示月”“文艺大篷车”“艺术点亮人生”等文艺品牌,开展常态化的文艺惠民和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推动香山文化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用文艺的方式诠释香山文化,讲好珠海故事。

  (九)梳理香山文化地名。市民政局一直坚持把本土地名文化宣传活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立足我市地名管理现状和地名文化特征,督促、指导各区民政局、镇(街道)积极开展相关宣传工作。创新宣传形式,通过新闻媒体等宣传渠道,结合各种重大党史节日、纪念日,持续向各村(社区)人民群众宣传“香山文化”地名故事,鼓励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各村(社区)人民群众等以各种形式普及地名知识、完善地名信息,加强地名应用,留存乡愁记忆,同时依托“香山文化”资源,弘扬地名文化,传承发展本土地名中蕴涵的精神内核,增强我市群众的文化自信。

  (十)做好对香山文化的挖掘整理、梳理研究香山千年历史。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珠海市志》《珠海市志(1979—2000)》理顺了香山建制沿革,填补历史空白,是研究香山文化不可或缺的“官书”。围绕香山历史本源的《香山县志》,深入研究《香山县志》中的教育、乡贤、围垦等专题,撰写理论研究论文获省一、二等奖。编写《珠海历史地图》《先行者容闳》《珠海商贸史料辑录》《珠海概览》《珠海驿道古今》《珠海村情》《珠海红色三杰》《杨匏安的思想与研究》等书籍。深挖香山文化中具有文化传统、当代价值、湾区意义的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珠海史志”微信公众号,向全社会讲述香山故事、珠海故事、湾区故事。针对青少年,连续5年开展“多彩乡村”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发动学生利用节假日、周末及暑期“三下乡”,深入乡村,用微视频的方式诠释香山文化、讲好湾区故事,推动香山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服务人文湾区,助力乡村振兴。

  (十一)将香山文化研究列入市社科研究基地揭榜课题和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1-2022年度课题进行专题研究。深入挖掘香山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吸取先贤的思想智慧,把香山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使之成为当下珠海城市文化的精神内核,成为珠海文化的根脉和名片,塑造珠海城市文化的品牌形象。

  二、下一步将从以下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局将更加系统性、规划性、计划性的梳理、传承香山文化工作;积极开展香山文化相关纪念活动;擦亮香山文化品牌,讲好香山故事,加强香山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力。

  (一)加强对香山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及非遗线索的摸排。完善市区各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档案,建立非遗项目的储备库和非遗专家库;加强与高校间的非遗项目交流合作,在深入发掘香山文化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非遗传承人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调研、传承人交流学习等形式,促进香山文化进校园,重点摸排、梳理蕴含香山文化地名的相关资料、文献,全面详实地掌握我市地名状况,推动香山文化的整体性和深度传承,让“香山文化”潜移默化进入城市记忆,使香山文化深入人心。

  (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结合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利用博物馆丰富的馆藏充分展示香山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洋务思想、留学教育思想以及中西文化交流与香山文化内涵。珠海博物馆将举办《古元经典版画展》、《珠海历史》、《艺文与民俗》等香山文化主题专展,高新区将积极建设“唐家湾博物馆”,在未来的展览中展现丰富多彩的香山文化元素。以“社科普及月”和“常态化社科普及”活动为主阵地,依托社科类社会组织、社科普及基地、社科研究基地,通过线下办展览、线上发推文等方式,深度宣传香山历史名人事迹,提炼香山文化精神内涵,传承新时代的珠海人文精神,用先贤的事迹来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和鼓舞人。充分发挥“珠海市社科普及宣讲团”作用,深入乡村、社区、学校、企业、机关等开展香山历史文化的宣传教育普及,讲好珠海故事,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用“小角度”折射“大时代”,引导群众从身边人、身边事来看发展、看成就、看变化。

  (三)继续做好香山文化内涵的挖掘、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加强中珠澳旅游联盟的合作交流。结合第十四届中国航展文化嘉年华、2023年广东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继续推进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作,鼓励各级文艺工作者特别是高层次的文艺人才,围绕香山文化特点,在挖掘本土历史文化上出精品、出力作。按照实时防疫政策和上级文化管理部门对境外交流活动的工作要求,结合澳门等周边地区的疫情防控情况,加强与澳门在历史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稳妥推进相关文化交流活动。继续办好城市文化品牌活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升珠海城市影响力,为守护香山根脉贡献力量和智慧。

  (四)宣传香山文化,推广香山文化内涵,推动香山文化资料统筹挖掘工作,计划举办系列纪念香山建县870周年系列活动。主要有:香山建县870周年学术研讨会、珠海中山澳门三地书画展、石溪公园“亦兰亭”书法展示活动,对香山文化做进一步的研究、梳理、整合;创作相关的舞台剧、舞蹈、歌曲等,以纪念活动为契机,推动香山文化的挖掘传承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7月1日                    




分享到:

主办单位:ty8天游平台登录

政府网站标识码:4404000012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161号 粤ICP备0502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