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20220305号提案答复的函
齐延信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珠海户籍家庭养育减负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人口发展的转折性变化,作出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策部署。2013年、2015年,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先后实施。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作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重大决策,开启我国人口发展新阶段。
珠海市作为“双区”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提升人口数量和质量始终是市委市政府关心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产业政策不断调整、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生育配套政策不断优化和人才引进政策持续发力等,我市近年来人口增长明显提速。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珠海常住人口243.96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56.02万人相比较,十年间共增加87.94万人,增长56.36%。同时,随着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红利开始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变,将进一步促进珠海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人口结构转变关键时期,国家宣布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积极回应社会期待,适时作出重大决策。但是,养育成本快速提高已成为当下家庭生育面临的难题之一,解决这一难题,应统筹优化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各方面服务,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作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负责部门,始终致力于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坚持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成本等,协同各有关部门持续推出系列措施,努力提供“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的卫生健康服务。
二、持续提供优质妇幼健康服务
针对提案建议“面向珠海户籍市民,从备孕、怀孕、生育至新生儿3周岁,全面免除检查、治疗、生产等环节的医疗费用”,我市已开展妇幼健康相关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出生缺陷防控项目,覆盖我市常住人口,部分项目扩大至全省户籍人口或全人口,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期、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各阶段,推进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践行全程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实施免费婚前孕前保健服务
1.统筹推进我市免费婚前孕前保健工作。我市自2007年起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2012年统筹开展免费婚前医学保健服务、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022年3月,市卫生健康局、市民政局、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统筹推进我市免费婚前孕前保健工作的通知》,明确继续统筹免费婚前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将服务对象扩大为广东省常住登记结婚人员、服务项目扩展至24项、财政补助标准由每对夫妇500元提升至930.6元,推行“一站式”婚育健康医学检查服务,全面加强婚前孕前保健和出生缺陷一级预防。
2.提供生育咨询服务。推动全市开展助产服务的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设立生育咨询门诊,为计划怀孕的妇女,尤其是高龄妇女、患有基础性疾病的妇女提供优生优育咨询、生育力评估及科学备孕指导、妊娠风险提示等服务。
(二)持续优化孕期保健服务
3.开展免费孕期医学保健服务。面向全市常住人口,免费开展首次产前保健常规检查、产前保健常规复查、血细胞分析、血糖筛查、彩超检查、产妇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服务。2021年全市免费孕期医学保健服务2.5万余人,早孕建卡率98.73%,孕产妇保健管理率98.37%,产后访视率98.18%。
4.开展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行动。面向全市所有孕产妇(包括流动人口),在孕13周前或初次产前检查时,有医疗保健机构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和咨询服务,为感染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或婴儿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和随访服务。2021年全市孕产妇艾梅乙检测率98.61%。
(三)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控
印发《珠海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管理方案(2021-2023年)》,将目标人群扩大到全省常住孕产妇人群,继续对全市所有新生儿开展免费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筛查,新增其他严重致死致残单基因疾病产前诊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服务。
5.一级预防。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针对提案建议“免费发放复合维生素、钙片等孕期保健品”,根据《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方案》(卫妇社发〔2009〕60号)和《关于做好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19〕52号)要求,我市将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市妇幼保健院集中采购,全市各助产机构对准备怀孕妇女免费提供叶酸片,以预防神经管缺陷发生。
6.二级预防。实施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与诊断、产前胎儿染色体异常(包括唐氏综合征)筛查与诊断、产前胎儿结构畸形筛查与诊断、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项目,开展产前筛查服务共8项,结算标准最高达每胎次1419.2元;开展产前诊断服务10项,每胎按照1850元定额补助。2021年全市地中海贫血筛查4.1万例,唐氏筛查1.6万例,高通量基因检测21、13、18-三体综合征产前筛查超过2万例,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筛查2.7万例。
针对提案建议“部分重大疾病可通过与保险合作的形式实现全面覆盖,依据《关于印发珠海市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项目实施方案(2021-2022年)的通知》,对具有我市生育保险的孕妇由财政定额补助300元,不足部分个人自付或医保补助,就与医保合作覆盖重大检查项目做出积极探索。
针对提案建议“免除在孕育过程中的B超检查(1月1次,2周1次,1周1次频率不等)、胎心监护等医疗诊治费用”,我市已面向广东省常住户口免费开展孕早期严重致死致残性结构畸形超声筛查(含NT筛查)、孕中期严重致死致残性结构畸形超声筛查(Ⅱ级产前超声检查)、严重致死致残性超声结构异常Ⅲ级超声产前诊断、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
7.三级预防。由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及各采血机构实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G6PD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由助产机构实施新生儿听力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等,共开展免费服务13项,结算标准最高达每孩次1634.3元。同时,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阳性病例的随访、确诊、治疗和干预,促进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先天残疾发生。2021年全市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筛查约2.5万例。
(四)不断强化孕产妇和新生儿诊疗服务
8.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我市已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各3个,即市妇幼保健院、市人民医院为市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遵医五院为西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各救治中心落实危急重症抢救制度,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危重孕产妇实现闭环管理,及时上报转运救治。
9.规范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儿专案管理。印发《珠海市高危孕产妇管理实施办法》《珠海市高危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方案》,全市助产机构按要求规范妊娠危险因素筛查,及时识别高危孕产妇,根据妊娠风险分级做好高危标识,及时转诊到有相应诊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持续完善全市高危孕产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
10.不断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质量。市妇幼保健院开设柠溪和南琴两个院区,总床位达1200张;斗门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工程项目(一期)完成桩基础工程,一期将新增床位300张,按照开放床位和配置标准,足额配备医护人员和设施设备。市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复审,并被评为省级更年期、孕产期、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经省卫生健康委确认指定为市级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市人民医院、中大五院新增为市级新生儿听力诊治机构。优化诊室布局和服务流程,努力推广孕产妇“一站式”便捷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全面预约诊疗;在保障危重孕产妇救治的前提下,推广预约住院分娩;营造温馨、舒适的产房环境,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等。
(五)推进妇幼健康服务智能化
11.推广“云上妇幼”远程医疗服务,广泛开展全市妇幼健康“大手拉小手”行动,促进妇幼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12.全面启用出生医学证明网上申领功能,在全国率先实现“刷脸领证、全程网办、邮寄到家”,真正实现办理“零材料、零跑动”。
(六)规范托幼机构服务
13.积极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印发《珠海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机构等级评审工作方案(试行)》,成立市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评选3家优质服务示范机构,持续规范托育服务行业发展,提高托育机构服务水平。现正抓紧制定《珠海市普惠性托育机构认定、资金补助和管理办法》,持续扩大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资源覆盖面,构建以普惠性托育机构为主的托育服务体系。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将以持续增长的人口规模为健康需求导向,做实做细各个项目,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出发,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对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不同阶段进行连续的健康管理和服务。
一是持续增加妇幼健康服务供给,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和综合医院产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科建设,推动优质医疗保健资源扩容下沉。
二是全面落实妇幼公共卫生服务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逐步扩大覆盖人群、增加惠民服务项目、优化补助标准,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权益。
三是不断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规范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管理,切实保障母婴安全。
四是以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心理和行为发育评估、眼保健及口腔保健、听力障碍评估为重点,为0至6岁儿童提供健康检查服务。持续加强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加强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珠海市卫生健康局
2022年6月17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雪,2128255)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