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盘根计划全铺开”助企惠企若干措施》政策解读
一、出台背景及依据
为深入贯彻省委常委会在珠海调研时的工作要求、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和市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以政府“自我革命”优化企业服务,打造“珠海政府服务”品牌,市发展和改革局会同市有关单位,结合我市实际,起草《珠海市“盘根计划全铺开”助企惠企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5个方面18条具体措施和5张服务事项清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盘根计划全铺开”,打造“珠海政府服务”品牌,优化政府服务态度、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强化政府服务能力,市区镇联动、各部门协同,提供全方位政府服务,让广大企业像“大树盘根”一样扎根珠海、做强做大,力争2-3年内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倍增、百亿工业企业倍增、高新技术企业倍增”,推动珠海加快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
三、新旧政策差异
本《若干措施》属于新出台政策。
四、征求意见情况
市发改部门牵头、各区各部门协同,共组织多场企业、行业商会协会座谈会并现场征求企业行业意见,赴高新、香洲等各区开展现场座谈调研,面向各单位书面征求意见3次,并通过政府官网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意见进行了研判吸收。
五、主要内容及助企惠企有关措施
(一)全面实施政府流程再造、规则再造
一是搭建线下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新空间”。在珠海市民服务中心设立1+8“企业综合服务新空间”,以1个中心融合招商宣传、产业服务、专业赋能、审批帮代办、破产事务窗口、惠企政策窗口、诉求受理、政企洽谈等8大板块,打造全市企业综合服务总枢纽。
二是全面优化升级线上涉企服务平台。实现全市行政给付、资金补贴扶持、税费优惠等事项精准直达、免申即享、快享快办。
三是建立市级督查为企服务机制。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联合进驻珠海市民服务中心,以“事情解决、企业满意”为标准,加强督查督办和综合协调,着力推动相关部门加快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深化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一是推行“综合查一次”和柔性执法。建立“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和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严格落实免处罚清单、从轻处罚清单、减轻处罚清单、免强制清单,探索实施执法“观察期”制度。探索推行“入企扫码”,让执法结果互认、执法数据共享。
二是建立企业处罚跟踪回访机制。企业认为处罚工作存在不公平、不合理、执法不规范等现象,可通过12345热线或“粤商通”市场主体诉求平台进行反馈,由12345热线在1个工作日内回访跟踪。
(三)强化区域协同和空间整合
一是协同港澳推进产业发展。开展“总部+基地”“品牌+制造”“研发+孵化+产业化”等跨区域布局,推动联合招商、收益共享。加快建设大桥经贸新通道,布局建设港珠澳跨境电商全球中心仓等重要节点,全面提升港珠澳大桥的综合利用效益。
二是持续抓好5.0产业新空间建设运营。低租金、同待遇提供给新项目、新企业及市内优质增资扩产项目。实施“5.0产业新空间价值提升计划”,搭建企业与社会资本、业界同行定期交流平台。组建新质生产力企业成长导师团队。打造产业新社区,加快推动标准化公寓、特色食堂等建设。
(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创新体系
一是实施由市领导直接挂帅的产业链链长制。建立“一位市领导+一个市级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推进机制,搭建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分类组织开展上下游专场对接会。
围绕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打造产业森林。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大力支持低空经济、海洋经济、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行业发展。
二是加快赋能千行百业的“云上智城”建设。搭建搭载一批“云服务”体系和“云平台”构架,将新概念、新模式、新应用导入企业研发管理和市场开拓全流程。
三是打造开放城市全域应用场景。定期收集和发布《企业能力清单》《企业需求清单》,建设“新质生产力场景体验厅”,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相适应的开放制度。
四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鼓励高校围绕珠海重点产业增设相关专业。推动科研机构、高校院所、检测平台现有科研设备资源,对全市企业开放共享。
五是加快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深入实施《珠海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制定出台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扶持政策及补贴细则。
(五)创新性配置各类生产要素
一是构建全方位为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发挥100亿元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安排20亿元联合金融机构共同设立新型产业孵化基金。利用好合计规模8亿元的专精特新母基金和专精特新直投基金。设立总额度5亿元的“四位一体”融资平台信贷风险补偿和转贷过桥资金池。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升级珠海产融平台覆盖全市。
二是进一步优化涉企用地审批。启动“提前服务”及预审查流程。推动“多测合一”及不动产登记的交房、交地、交验即发证和“带押过户”向工业、商业等类型延伸。
三是建设“就业友好型”城市和“员工友好型”园区。深入实施“有业有住有家”计划,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全面推进“产业新工匠”培育工程,支持“工匠学院”建设。
为产业员工子女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保障符合条件的产业员工子女100%入读公办学校。将北京师范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珠海的地方实践深度结合,强化“家-校-社”协同。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公办幼儿园晚托和暑期保教服务,为有需要的产业员工子女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四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指导服务。发挥全省首个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运营中心作用。依托三防信息平台,在台风暴雨期间加强短临预警。开展企业消防安全预约上门服务。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