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跨境“连通桥” 拓展救助“服务圈”——珠海市积极探索推进跨境救助试点工作
近年来,珠海市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珠澳居民跨境救助工作,在丰富“一国两制”的民生实践中,为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救助积累了经验,探明了跨境救助服务供给的有效路径。
一、以高质量为目标,统筹谋划高位推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珠澳居民跨境救助服务中心试点工作,以“珠港澳”为圈层,初步形成了反应快速、救助迅速、协调联动的跨境救助服务体系。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注重顶层设计。深刻把握粤港澳三地民生领域交流合作契机,聚焦新情况新问题,以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救急难为工作要求,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坚持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并重。印发《珠澳居民跨境救助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珠海市民政局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启动试点工作,定期调度研判,全面推进试点工作落实落细。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救助需求。试点工作紧扣“跨境送返、信息协查、服务共享”等核心需求,对近年跨境救助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深入调查研究,立足机制健全、流程优化、渠道顺畅、服务多元等工作重点,细化形成12项试点工作任务。目前,已完成5项,其余工作正有序推进。
二、以建机制为保障,畅顺跨境救助渠道。加强与港澳两地有关部门沟通协作,了解研究两地制度的特点和协作模式,架起跨境“连通桥”,加强多部门、多层级联动,科学规范和畅顺救助渠道。一是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加强港珠澳三地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组建跨区域跨部门工作联络群,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日常联系沟通。持续加强跨境救助服务交流互访,及时通报遇困人员相关情况及其救助需求,做好交流研商、信息共享、个案处置等工作。二是推动服务融合发展。整合各类优质社会救助服务资源,探索开展慈善公益、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社会力量帮扶项目。依托澳门街坊总会联合会、澳门妇女联合总会、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等港澳优质社会服务资源,实现港澳社会救助资源的可及性及可携带性,为在大湾区就业、生活或临时遇困的港澳居民提供多元救助服务。三是规范跨境救助流程。制定《澳门籍人员跨境救助服务工作指引(试行)》、《澳门籍受助人员护送返回工作指引(试行)》,规范工作流程及相关行政文书,并制作葡语版、英文版及繁体字版《珠澳居民跨境救助服务手册》,明确跨境救助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跨境救助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2020年以来,珠海市救助管理站已累计为12名滞留内地的港澳台特殊困难救助对象提供寻亲服务。
三、以一站式为标准,打通跨境救助“服务链”。依托珠海市救助管理站作为实体服务中心,探索“一站式”救助服务,为澳门居民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一是联动畅通畅顺服务链。珠海市救助站以“归途有爱”寻亲工作室为载体,开展跨境救助调度转介、救助政策咨询、身份信息核查、快速寻亲及接收送返等服务。同时,积极配合异地救助管理机构做好跨境救助,先后协助长期滞留武汉、广州的2名澳门籍服务对象返回澳门。二是拓展弱有所扶救助链。在提供保障受助人员基本生活需求、急病医疗的基础上,对港澳籍临时遇困人员,由急难发生地给予先行救助,并整合各类优质社会救助服务资源,开展慈善公益、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社会力量帮扶。三是延伸多元救助关爱链。针对需寻求返乡的特殊困难对象提供境外寻亲核实、返乡证件办理、快速通关送返等服务。结合“救助·关爱·归巢”专项行动,深化拓展多元救助帮扶模式,为临时遇困人员提供教育引导、情绪疏导、心理抚慰、资源链接等关爱服务。自2020年以来,累计为26名临时遇困的港澳台居民提供各类救助服务,申领临时救助金3人。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