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市政协 开放广东 智能问答 | 手机版 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关于2011年珠海市本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2012727日在珠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珠海市财政局局长  周昌

 

市人大常委会: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11年珠海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2011年,我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紧紧围绕“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的主旋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以及市委六届九次、十次会议和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的有关决定决议,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科学安排财政支出,财政收支预算完成情况良好,财政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收入情况。

2011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352,42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7,04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3.4%,同比增长18.9%;转移性收入633,854万元;国债转贷资金上年结余1,533万元。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7,041万元,主要项目为:

税收收入514,20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5%,增长8.5%。其中:

⑴增值税104,52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5.2%,增长15.7%。其中:国内增值税79,299万元,增长9.1%;免抵调增增值税25,225 万元,增长43.1%。主要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增收,以及免抵调库收入增收。

⑵营业税104,16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5%,增长4.1%。主要是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商务服务业增收。

⑶契税87,47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9.3%,下降18.6%。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减少以及房地产交易金额下降导致减收。

⑷企业所得税67,89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1%,增长21.8%。主要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以及税率提高1个百分点带来增收。增收主要来自于制造业。

⑸城市维护建设税52,94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7%,增长59.9%。主要是征收范围扩大到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以及随正税的增收而增收。

⑹房产税26,76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6%,下降0.5%。主要是因省税收征管系统故障导致部分2009年收入于2010年才入库,从而抬高了2010年的收入基数。

⑺个人所得税24,86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9.3%,增长15.8%主要是个人收入增长带来增收。

⑻土地增值税22,15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0.6%,增长25.4%。主要是预征率由1%提高至2%带来增收。

⑼印花税9,7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增长26.6%。主要是重点税源企业纳税额增加。

⑽车船税9,045 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0.5%,增长15.2%。主要是车船保有量增加带来增收。

⑾城镇土地使用税4,687 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2.2%,下降16.4%主要是因省税收征管系统故障导致部分2009年收入于2010年才入库,从而抬高了2010年的收入基数。

非税收入202,83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5%,增长57%。其中:

⑴专项收入25,16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7.1%,增长45.4%。其中:教育费附加收入22,68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7%,增长59.9%。主要是教育费附加收入征收范围扩大到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以及随正税的增收而增收。

⑵行政性收费收入70,44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5%,增长80%。主要是城市污水处理费新增纳入预算管理、择校费收入从“其他收入”调整到本科目反映以及堤围防护费取消封顶带来增收。

⑶罚没收入22,49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8.1%,增长25.1%。 主要是公安、法院、交通等一次性收入增收。

⑷国有资本经营收入52,13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7.6%,增长56.7%。主要是将历年产权转让收入缴库以及企业上缴利润增收。

⑸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5,79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0.4%,增长43.2%。主要是清缴历年结余带来增收。

其他收入16,81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68.1%,增长60.3%主要是清缴历年结余带来增收。

转移性收入633,854万元,具体项目为:

⒈省体制性返还收入105,940万元。其中: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基数返还64,415万元,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9,910万元,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共享四税基数31,615万元。

⒉省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57,433万元。主要包括:横琴新区开发建设财力补助30,000万元、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上解返还10,670万元、科教治安专项返还7,580万元、口岸运行维护经费补助4,000万元等。

⒊省一次性及专项补助219,005万元。主要包括: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口岸建设补贴、成品油价格改革补贴、科学技术类补助等。

⒋下级上解收入82,074万元。主要包括:市垂直管理单位人员经费61,382万元、工业园国地税收入5,796万元、堤围防护费3,568万元、城市执法部门经费2,238万元等。

⒌省债券转贷收入8,553万元。

⒍调入资金23,864万元。从财政专户中调入,主要用于华润银行增资扩股支出。

2010年结转至2011年支出124,589万元。

⒏上年净结余12,396万元。

(二)支出情况。

2011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1,251,567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44,68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34.9%,同比增长5.4%;转移性支出206,878万元。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44,689万元,主要项目为:

⒈教育支出120,19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8.9%,增长24%。主要是十二年免费教育、大学园区以及教育费附加支出增支。

⒉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40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6.8%,增长23.9%。主要是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物征集以及公共文化产品采购等项目增支。

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9,67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6.6%,增长31.8%。主要是特定人群乘公交车优惠补贴、公交同城同价票价补贴、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以及农保基础养老金等支出增支。

⒋医疗卫生支出40,40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1%,增长22%。主要是卫生体制改革支出、医院基建项目支出和医疗项目还贷支出增支。

⒌节能环保支出189,9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9.2%,下降15.6%。主要是2011年列支上级财政补助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16.5亿元,较2010年减少4.7亿元。

⒍农林水事务支出42,63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37.2%,下降13.9%。主要是2010年列支省财政水利工程建设资金补助9,910万元,而2011年没有此大额专项补助。

⒎住房保障支出8,23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249.4%,增长83.6%。主要是中央补助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增支

⒏科学技术支出35,86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24.1%,增长36.3%。主要是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增支。

⒐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5,00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5%,下降33.5%。主要是2010年安排基建支出4,804万元而2011年未安排。

⒑交通运输支出76,98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41.2%,增长31.9%。主要是珠海轻轨拱北地下交通换乘中心建设支出增支。

⒒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9,97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6.4%,增长1.1%。主要是税收征收经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支。

⒓公共安全支出152,69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8%,增长6.7%。主要是海警缉私经费、公检法部门专项业务经费增支。

⒔外交、国防支出5,95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6.3%,下降31%。主要是人防易地建设费支出随收入的减少而减支。

⒕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5,89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5.1%,下降10.7%。主要是2010年安排第八届航展专项经费,2011年是非航展年未安排该项支出。

⒖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6,52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201.2%,下降37.1%。主要是2010年列支上级财政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补助7,294万元,而2011年没有此大额专项补助。

⒗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6,83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2.5%,下降51%。主要是2010年列支省财政海域使用金及海域管理专项补助7,440万元,而2011年没有此大额专项补助。

⒘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34,54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6%,增长91倍。主要是新增安排华润银行增资扩股支出。

⒙粮油物资管理及储备事务支出1,98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5%,增长12.5%。主要是储备粮油利息费用补贴增支。

⒚国债还本付息支出63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8%,下降0.6%

⒛其他支出46,33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3.1%,增长5.1%。主要是偿还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征地补偿国开行贷款本息支出而增支。

汇总以上各科目,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事业、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九大类的民生支出合计390,882万元(剔除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16.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44.5%,同比增长17.7%(全市九项民生支出907,639万元(剔除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16.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2.2%,同比增长17%)。

转移性支出206,878万元,主要项目为:

⒈市对区转移支付支出163,367万元。主要包括:体制及结算事项等一般性转移支付支出114,258万元、教育补助21,681万元、航空产业园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农林水事务补助4,893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补助1,835万元等等。

⒉上解省支出43,511万元。其中:税收净上划支出13,322万元;出口退税超基数上解支出16,435万元,以及工商、地税、安全、技监等部门经费专项上解支出13,754亿元。

(三)结余情况。

扣除结转2012年支出95,465万元后,2011市本级财政公共财政预算净结余3,863万元,国债转贷资金结余1,533万元

二、财政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一)收入情况。

2011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总收入817,828万元,其中:基金预算收入610,730万元,转移性收入207,098万元。

基金预算收入610,730万元,具体项目为:

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535,332万元。

⒉车辆通行费收入33,372万元。

⒊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9,534万元。

⒋地方教育附加收入8,340万元。

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7,254万元。

⒍彩票公益金收入6,979万元。

⒎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3,500万元。

⒏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2,682万元。

⒐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1,062万元。

⒑政府住房基金收入1,003万元。

⒒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937万元。

⒓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735万元。

转移性收入207,098万元,具体项目为:

⒈省补助收入1,223万元。主要包括: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854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103万元等等。

⒉区上解收入6,100万元。全部为高栏港区上缴的防波堤违法填海金。

⒊调入资金11,261万元。全部为还贷结余调入。

2010年结转2011年支出178,520万元。

⒌上年净结余9,994万元。

(二)支出情况。

2011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总支出699,454万元,其中:基金预算支出651,347万元,转移性支出48,107万元。

基金预算支出651,347万元,主要项目为:

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602,528万元。主要包括:土地开发支出292,927万元,城市建设支出200,072万元,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72,328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9,200万元,补助被征地农民支出5,800万元,廉租住房支出5,000万元,土地出让业务支出3,854万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安排的支出2,401万元等等。

⒉车辆通行费支出30,034万元。

⒊地方教育附加支出5,708万元。

⒋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支出3,792万元。

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2,421万元。

⒍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2,316万元。

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1,385万元。

⒏彩票公益金支出856万元。

⒐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支出854万元。

⒑文化事业建设费支出716万元。

⒒政府住房基金支出679万元。

⒓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58万元。

转移性支出48,107万元,其中:

⒈上解省支出1,943万元。全部为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中计提上缴省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⒉补助区支出46,164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安排的补助37,058万元(主要包括:航空产业园基础设施补助15,095万元、水源保护区扶持资金7,000万元、富山工业园发展专项资金补助5,000万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补助5,777万元),彩票公益金补助2,204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补助6,902万元。

(三)结余情况。

2011年,市本级财政基金预算收支相抵结余118,374万元,全部结转下年使用。

三、2011年度超收收入使用情况

2011年度,珠海市本级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7,041万元,比调整预算693,605万元超收23,436万元。根据2011年度支出需求,经报市政府同意,超收收入安排如下:

⒈计提财政风险准备金11,718万元。根据《珠海市财政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参照2010年计提比例(一般预算超收收入的50%)计提。

⒉横琴新区契税收入返还3,637万元。根据《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条例》的规定,横琴新区征收的各项税费收入中留存市财政部分,自条例施行之日起至2020年,全额返还横琴新区。横琴新区2011年产生契税收入11,150万元,扣除征收经费513万元后应返还10,637万元,预算已安排7,000万元,应补3,637万元。

⒊保税区收入返还326万元。根据保税区财政管理体制,保税区一般预算收入扣除应负担的税收征收经费、支援地震灾区重建支出、欠市款等项目后,需全额返还保税区。2011年,保税区共实现一般预算收入20,928万元,应返还收入16,397万元,预算已安排16,071万元,应补326万元。

⒋教育费附加、排污费、堤围防护费、人防易地建设费等专项收入超收追加支出4,913万元(专项收入列收列支,专款专用)。

⒌出口退税超基数上解支出2,842万元。2011年,市本级完成出口退税334,535万元,按规定应上解省16,435万元,预算已安排13,593万元,应补2,842万元。

四、财政风险准备金计提使用情况

2011年,财政风险准备金年初结余290,379万元,本年动用290,000万元,新增计提11,718万元,年底结余12,097万元。

2011年,为确保交通、产业、城市三大建设需求,在市本级土地收入大幅减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根据《珠海市财政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经报市政府同意以及根据市本级调整预算安排,动用财政风险准备金290,000万元,用途如下:①提前偿还市土地储备发展中心贷款150,000万元;②偿还政府性债务60,000万元;③偿还历史工程欠款35,000万元;④国土部门偿还政府性债务45,000万元。

2011年度计提的财政风险准备金全部来自于公共财政预算超收收入。土地收入仅完成预算,未计提财政风险准备金。

五、预算统筹资金归集使用情况

2011年,预算统筹资金年初结余61,300万元,当年动用5,504万元,加上2011年底回收的部门专项结余资金4,263万元,2011年底预算统筹金结余60,059万元

六、预算执行主要工作举措

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主要抓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

一是继续贯彻落实财税联席工作会议制度。以每季一次的财税联席工作会议为平台,全面了解收入进展情况、政策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和应对方案。

二是做好重点税源的跟踪以及收入的征管工作。尤其是新开征的地方教育附加、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征管,以及堤围防护费实施新的征收办法等各项工作。

三是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协调各收入组织部门做好土地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项目的征收入库工作。按要求将原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统一纳入预算管理。

四是积极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为堵塞税收征管漏洞,营造公平、公正的纳税环境,积极推进全市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以及小额零散税源的税务协管工作。

(二)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一是成立重点工程项目融资工作组。及时加强与金融机构、融资平台的沟通协调,通报政府投资项目融资需求,了解银行放贷思路,挖掘中小银行放贷潜力。

二是制定《财政资金存放商业银行考核激励办法》,以创新财政专户资金管理方式为手段,采取存贷挂钩措施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为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2011年,市本级财政共签订融资合同45.4亿元,提款25.9亿元。

三是继续做实做强融资平台,加大项目资本金注入,提升平台融资能力。协助国资部门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募集城市建设资金。2011年,市交通集团成功获批发行20亿企业债券。

四是支持政府投资形式多元化。支持横琴二桥采用BT模式进行建设,缓解政府财力紧张的局面。

(三)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支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共安排10,8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182个创新研发、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支持引进建设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支持开展农业技术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良种引进培育以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农业,支持118个项目参与制定(修订)标准、采用国际标准以及创建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对234个企业和90个自然人的2,233项专利申请予以资助,并对25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2个企业的优秀专利给予奖励。

二是支持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共安排20,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推动航空产业发展,推动重大项目落户富山工业园,加快推进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航空、海洋工程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支持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安排1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294家企业获得银行19亿元信贷资金的支持,鼓励外贸企业扩大出口、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和开拓国际销售市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商贸流通业、旅游业发展,支持农贸市场改造。

四是继续支持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落实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扩大内需政策以及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直接补贴政策,努力扩大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2011年,拨付“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财政补贴4,749万元,带动家电销售17.46万台,销售额合计达5.61亿元。

五是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工作。安排产业转移园建设专项资金10,030万元,支持对口帮扶的揭阳、茂名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联合招商引资工作和对我市转出企业的补助。

(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政策,13.8万名学生享受优惠;免收6,288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借读费和学杂费;资助2.8万名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资助185名困难家庭子女入读大学;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支持学校改善办学设施和教学条件;推进斗门一中、和风中学、技工学校、体校、城职院、11个中心镇幼儿园和校园安防等工程建设。

二是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扶持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企业和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维修苏兆征、苏曼殊故居,保护利用石溪公园摩崖;征集民俗文物、珠海特区文物资料和近代名人资料;保护斗门水上婚嫁、锣鼓柜、莲洲地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和广场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推进歌剧院、文化馆、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等项目建设。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按政策规定安排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补贴、农保基础养老金、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老年津贴;对1,115名企业军转干部安排生活困难补助;发放岗位补贴、社保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公益招聘;对自主择业的随军家属进行补助;安排公交同城同价票价补贴、特定人群优惠乘车补贴、西部校巴补贴、海岛老人和学生乘船优惠补贴、陆岛交通客船票价下调补贴以及客船公司燃油补贴;安排最低生活保障金补助,全市1.4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四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医保标准,安排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未成年人医疗保险;继续实施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对我市户籍城乡居民、参加本市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外来务工人员实施医疗救助;对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人“三种病人”实施医疗救治;推动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扩建人民医院北区和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楼,新建市传染病综合防治楼以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异地项目。

五是支持农林水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金湾台湾农民产业园、金湾农业科技示范园、斗门北部农业生态园、农科中心高新技术示范园的建设;鼓励水稻、玉米等农产品良种良法的培育种植,鼓励推广使用现代农机具;推进5个菜篮子基地建设;种植树苗110万株,绿化登山小道8公里,绿化山地1.3万亩;落实水源保护政策,对斗门各水源保护区安排补贴;加强海防堤围等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和党组织建设;对口帮扶重庆巫山、四川凉山和广东揭阳;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竹银水源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推进公共交通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港珠澳大桥、高速公路、城市公路、市政道路、口岸、航空等交通项目建设;推广使用电动汽车、LNG汽车等新能源环保公共汽车;拨付交通运输业石油价格改革补贴。

七是支持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推进实施“净畅宁美”行动,对主城区污水污泥、垃圾进行处置,对主城区雨水污水管网泵站及河渠进行养护;支持企事业单位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应用节能新产品、新工艺、新能源,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支持企业开展减排新技术研发、减排项目和区域减排项目的实施;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对前山河、情侣路沿线排水口以及主城区道路水浸黑点进行整治改造,续建西坑尾垃圾填埋场,新建珠海大道辅道一期南侧排洪渠,对吉大水质净化厂进行除磷脱氮改造;拨付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助。

八是继续推进住房保障工程。按规定计提廉租住房资金;新增建设7,910套保障性住房;全面推进华侨农场危房改造工作。

九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力推进横琴新区建设,将横琴新区范围内产生的契税以及应分成给市财政的经营性用地出让收入15%部分全额返还给横琴新区;利用特区扩容契机,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城市一体化进程,促进我市区域均衡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继续深化改革,提高财政科学理财水平。

一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成立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财政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开展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收集相关财政数据进行分析测算,有条不紊地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推进绩效预算改革。扩大改革范围,将绩效预算项目起评金额由500万元降为300万元,建立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将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

三是加强对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加强对二次分配的项目的管理,对截至2011930日仍未进行二次分配的项目指标收回统筹;对年末结余的公用经费收回统筹。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拓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范围和内容,探索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新机制;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开展“小金库”全面检查工作。

四是加强国库资金管理。稳步实施财政专户归口国库管理工作,完成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上线工作,跨行推广公务卡应用工作,积极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上线试点。

五是贯彻落实《珠海市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实施办法(试行)》,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等工作。

六是出台《珠海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处置管理。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统计报告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七是稳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主动公开经市人大批准的预算草案及决算报告。制定《珠海市市直部门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2011年,25家市直单位率先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公开部门预算信息。

八是加强对基层财政部门的指导和培训。分两批组织约80名财政系统干部赴中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加财政专业理论培训,提高基层干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七、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2011年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的执行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土地收入进度慢,影响了政府投资计划的执行。

2011年,年初预算安排土地收入879,600万元,其中:安排政府投资计划项目支出702,400万元,占土地收入的79.9%。土地收入安排的支出占年初政府投资计划总支出(1,080,175万元)的65%。但受国家对二、三线城市实施住房限购政策的影响,市本级土地挂牌出让主要集中在下半年进行,土地拍卖收入也集中在下半年才入库。土地收入与支出进度严重不匹配,不仅加重了财政支出的压力,也影响了政府投资项目和政府还贷计划的执行。2011年,根据土地出让市场的变化情况,为确保土地收支平衡,市财政大幅调减土地收入预算。同时,市本级财政通过加大组织收入的力度,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压缩以前年度结转支出、动用财政风险准备金等方式,大力筹集建设资金,确保了年度投资计划的顺利完成。

(二)房地产业税收不稳定,税收结构有待优化。

我市的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8.1%,税收主要来自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建筑业。根据国、地税部门提供的报表,2011年,来自于上述五个行业的税收占总税收的85.7%,比重依次为34.6%29.6%12.3%5%4.2%;该五个行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占总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82.3%,比重依次为36%10.7%25%3.4%7.2%。近三年数据显示,制造业、建筑业和金融业的税收呈现稳步增长,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税收波动较大。批发和零售业主要是因进口环节税收波动较大,房地产业主要是因营业税和契税波动较大。2011年,房地产业税收贡献率(即税收地方留成比例)为55.4%,是五个行业中最高的行业,但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税收波动最大,税收较不稳定。因此,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需要不断完善税收结构。

(三)财政体制存在弊端,市本级收支矛盾凸显。

现行财政体制属“放水养鱼”的体制,各区的税收收入基本上全部属区所有,市本级未参与分成。随着我市“东部大转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各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投资环境好转,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市的财政收入格局已发生明显转变。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市收入的比重从2005年的66.9%下降至2011年的50%,若扣除按体制规定应返还给保税区和横琴新区的收入后,2011年占比仅为47.8%。在市本级收入规模相对下降的同时,支出方面却新增了多项区级事权。据统计,2011年,市本级全额负担或与区共同负担的区级事权支出达72项,涵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农林水等诸多领域,甚至包括计生指导员、司法调解员、治安巡防队员等临聘人员工资支出。市本级除维持政府运转、保障民生支出外,还承担了全市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任务以及扶持产业发展支出,此外,偿还政府性债务的支出压力也较大。现行财政体制导致市本级收入占比越来越低,支出事权有增无减,市本级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

(四)预算支出进度仍然偏慢,结转规模居高不下。

2011年,预算执行率低于50%的专项有1,085项,预算金额合计5.07亿元;预算执行率为零的专项资金675项,预算金额合计2.38亿元。此外,预算支出进度与序时进度不匹配,支出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最后一个月,上半年的支出进度偏慢。2011年,上半年、第四季度、12月份支出占全年支出的比重分别为42.9%42.3%20.7%

预算支出执行率低,尤其是一些部门二次分配项目支出进度偏慢,导致结余结转资金居高不下。结转支出规模大,一方面导致财政资金效用难以发挥,另一方面,又挤压了其他急需用款的项目。同时,加重了财政部门办理年终结转事项的工作量。

市财政部门将积极面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走新路,‘十二五’崛起看珠海”的总要求,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创新财政管理方式,为珠海的科学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代理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2011年市本级财政收支决算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及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已顺利完成,请予审议。

 

附表:2011年度珠海市本级财政收支决算表

 

 

 

 

 

 

附表:

2011年度珠海市本级财政收支决算表

单位:万元


 

决算数

支出及结余

决算数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合计

1,352,428

一、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合计

1,251,567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717,041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1,044,689

转移性收入

633,854

转移性支出

206,878

国债转贷资金上年结余

1,533

 

 

二、基金预算收入合计

817,828

二、基金预算支出合计

699,454

基金预算收入

610,730

基金预算支出

651,347

转移性收入

207,098

转移性支出

48,107

 

 

三、结余

219,235

 

 

(一)公共财政预算结余

99,328

 

 

结转下年支出

95,465

 

 

净结余

3,863

 

 

(二)国债转贷收入结余

1,533 

 

 

(三)基金预算结余

118,374

 

 

结转下年支出

118,374

 

 

净结余

 

  

2,170,256

   

2,170,256


 



分享到:

主办单位:ty8天游平台登录

政府网站标识码:4404000012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161号 粤ICP备0502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