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市政协 开放广东 智能问答 | 手机版 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关于珠海市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218日在珠海市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珠海市财政局局长  张 松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珠海市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  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预计数)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珠海经济发展的“加速”之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紧紧围绕“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主旋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以市委六届九次、 十次会议和市人大七届六次会议的有关决定决议,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科学安排财政支出,积极创新财政管理方式,全力推动“三大”格局建设,加大落实惠民政策,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全年预算完成情况良好,为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一、2011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总收入204.3亿元,其中:①一般预算收入140.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20%。包括:国税部门组织收入35.2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16%;地税部门组织收入80亿元(含契税),完成预算的100%,增长18.1%;财政及其他部门组织收入25.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33.2%。②转移性收入64亿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收入43.4亿元,债券转贷收入0.8亿元,调入资金2.3亿元,上年结余收入17.5亿元。(详见附表5

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总支出198.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90.7亿元,完成预算的120%,增长14.6%;转移性支出7.6亿元,其中:税收净上划1.4亿元,出口退税超基数上解支出4.4亿元,其他专项上解支出1.8亿元。(详见附表6

扣除结转2012年支出5.1亿元后,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收支相抵净结余0.9亿元。

二、2011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总收入129.2亿元,其中:①一般预算收入69.4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15%。包括: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1.8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10.1%;地税部门组织收入39.3亿元(含契税),完成预算的100%,增长3.2%;财政及其他部门组织收入18.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58.8%。②转移性收入59.8亿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收入35.3亿元,区上解收入7.7亿元,债券转贷收入0.8亿元,调入资金2.3亿元,上年结余收入13.7亿元。(详见附表1

市本级一般预算总支出123.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4.1亿元,完成预算的134.5%,增长5%;转移性支出19.7亿元。(详见附表2

(一)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04.1亿元,主要项目为:

⒈教育支出10.8亿元,完成预算的106.7%,增长11.2%。主要是十二年免费教育、大学园区以及教育费附加支出增支。

⒉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亿元,完成预算的110.5%,增长28.3%。主要是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物征集以及公共文化产品采购等项目增支。

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亿元,完成预算的107%,增长32.4%。主要是特定人群乘公交车优惠补贴、公交同城同价票价补贴、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以及农保基础养老金等支出增支。

⒋医疗卫生支出4.3亿元,完成预算的107.2%,增长30.7%。主要是卫生体制改革支出、医院基建项目支出和医疗项目还贷支出增支。

⒌节能环保支出19.4亿元,完成预算的988.3%,下降13.9%。主要是上级财政补助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16.5亿元,比上年减少4.7亿元。

⒍农林水事务支出4.5亿元,完成预算的143.9%,下降9.7%。主要是2010年省财政补助水利工程建设资金1.8亿元,而本年没有此大额专项补助。

⒎住房保障支出0.7亿元,完成预算的212.1%,增长56.1%。主要是中央补助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专项资金增支

⒏科学技术支出3.2亿元,完成预算的111.1%,增长22%。主要是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增支。

⒐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6亿元,完成预算的105%,下降31.8%。主要是2010年安排基建项目支出0.6亿元,而本年未在此科目安排基建资金。

⒑交通运输支出7.2亿元,完成预算的133%,增长24.2%。主要是安排珠海轻轨拱北地下交通换乘中心建设项目而增支。

⒒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亿元,完成预算的106.3%,增长1%。主要是税收征收经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支。

⒓公共安全支出14.7亿元,完成预算的104.3%,增长3.1%

⒔外交、国防支出0.7亿元,完成预算的101.4%,下降19%。主要是人防易地建设费支出随收入的减少而减支。

⒕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4.2亿元,完成预算的135.7%,增长5.3%。主要是广珠铁路、航空城等项目资本金增支。

⒖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2亿元,完成预算的148.4%,下降53.6%。主要是2010年省一次性专项补助0.7亿元,而本年度未安排。

⒗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0.6亿元,完成预算的105.5%,下降54%。主要是探矿权采矿权支出随收入的减少而减支。

⒘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3.5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9153.3%。主要是华润银行增资扩股支出增支。

⒙粮油物资管理及储备事务支出0.2亿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12%。主要是储备粮油利息费用补贴增支。

⒚国债还本付息支出0.06亿元,完成预算的100%

⒛其他支出5.7亿元,完成预算的117.8%,增长29.4%。主要是偿还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征地补偿国开行贷款本息支出而增支。

汇总以上各科目,市本级一般预算安排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事业、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六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31.9亿元(剔除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16.5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36.4%,同比增长20.9%。全市六项民生支出合计达67.5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38.8%,同比增长17.7%(计算口径同上)。

(二)转移性支出19.7亿元,主要项目为:

⒈市对区转移支付支出15.8亿元。

⒉上解省支出3.9亿元。包括:税收净上划支出1.3亿元;出口退税超基数上解1.2亿元,以及工商、地税等部门经费专项上解1.4亿元。

扣除结转2012年支出5.1亿元后,2011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支相抵净结余0.3亿元。

三、2011年全市财政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全市基金预算总收入144.5亿元。其中:基金预算收入115.7亿元(含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07.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转移性收入28.8亿元(其中省转移支付收入0.9亿元,调入资金1.1亿元,上年结余收入26.8亿元)。(详见附表7

全市基金预算总支出135.3亿元。其中:基金预算支出134.3亿元,完成预算的111.5%;转移性支出1亿元(上解省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详见附表8

扣除结转2012年支出7.8亿元后,2011年全市基金预算收支相抵净结余1.4亿元。

四、2011年市本级财政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总收入81亿元。其中:基金预算收入60.4亿元(含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3.5亿元),完成预算的100%;转移性收入20.6亿元(其中区上解收入0.6亿元,调入资金1.1亿元,上年结余收入18.9亿元)。(详见附表3

市本级基金预算总支出73.1亿元。其中:基金预算支出68.3亿元,完成预算的118.5%;转移性支出4.8亿元。(详见附表4

(一)市本级基金预算支出68.3亿元,主要项目为:

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61.3亿元。主要包括:城市建设支出35.1亿元,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2.2亿元,土地开发支出21亿元,土地出让业务支出0.5亿元,廉租住房支出0.5亿元,其他土地项目支出2亿元等。

⒉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0.2亿元。

⒊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的支出0.7亿元。

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0.8亿元。

⒌彩票公益金支出0.5亿元。

⒍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0.3亿元。

⒎车辆通行费安排的支出3.3亿元。

⒏其他各项基金支出1.2亿元。

(二)转移性支出4.8亿元,主要项目为:

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补助3.2亿元。

⒉其他基金补助0.6亿元。

⒊上解省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亿元。

扣除结转2012年支出7.8亿元后,2011年市本级财政基金预算收支相抵净结余0.1亿元。

五、市本级财政风险准备金提取使用情况

2011年,由于土地收入预算调整较大,较年初预算调减了34.5亿元,导致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本年度未能提取风险准备金。为确保交通、城市、产业三大建设需求,在市本级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动用了上年结转的财政风险准备金29亿元。至年末风险准备金已无结余。

动用的财政风险准备金主要用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前偿还市土地储备发展中心贷款15亿元;②偿还政府性债务6亿元;③偿还历史工程欠款3.5亿元;④国土部门偿还政府性债务4.5亿元。

六、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的重点工作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瓶颈。

一是继续贯彻落实财税联席工作会议制度。以每季一次的财税联席工作会议为平台,全面了解税务、国土、国资等相关部门的收入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掌握可能影响全年收入的政策动态,密切关注全省收入增长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解决和应对方案,尽可能提前化解收入组织工作中的难题。

二是做好重点税源的跟踪以及新开征收入的征管工作。做好重点工程及重大项目的纳税服务工作,跟踪其税款征收入库情况。做好2011年度新开征的地方教育附加、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及堤围防护费实施新的征收办法等各项收入的征管工作,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三是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抓好协调,落实措施,确保土地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项目按照预算计划入库;按照财政部要求,积极清理、做好对原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统一纳入预算管理。

四是积极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为堵塞税收征管漏洞,营造公平、公正的纳税环境,积极推进全市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以及小额零散税源的税务协管工作。

五是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市财政专门成立了重点工程项目融资工作组,及时加强与金融机构、融资平台的沟通协调,通报政府融资需求,了解银行放贷思路,挖掘中小银行放贷潜力,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财政资金存放商业银行考核激励办法》,以创新财政专户资金管理方式为手段,采取存贷挂钩措施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为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2011年,市本级财政共签订融资合同31.4亿元,提款28.3亿元。同时,继续做实做强融资平台,加大项目资本金注入,提升平台融资能力;协助国资部门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募集城市建设资金,交通集团成功获批发行20亿企业债券;支持横琴二桥采用BT模式进行建设,缓解政府财力短缺的局面。

(二)加快推进交通建设,积极构建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城市。

一是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港珠澳大桥建设。市财政共安排12亿元积极推动广珠城轨拱北地下交通换乘中心、广珠铁路、高栏港疏港铁路专用线一期工程以及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建设,积极打造我市通往珠三角城市的快速通道,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交通便利。

二是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市财政共安排13.8亿元推动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金港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构建市内横向、纵向的交通快速路网。

三是加快推进城市公路建设。市财政共安排6.5 亿元推动省道S365、省道S366、省道S272、珠海大道改造、凤凰山隧道等项目建设。

四是大力促进空港海港运力发展。市财政共安排珠港机场新开航线航班补贴3,000万元,对南方航空、国际航空、天津航空等六家航空公司新(增)开的6条航线以及珠港机场在周边城市中心区建设候机楼、拓展空运客源市场等项目进行补贴。安排1,336万元注资珠海港,支持珠海港加快完善码头设施,提高港口吞吐能力。

五是推进城乡公交优先发展。实施城乡公交车票同城同价政策,市财政共增加安排公交票价补贴5,000万元;推广使用电动汽车、LNG汽车等新能源环保公共汽车,安排新能源公交车购置补贴1,800万元。同时,大力促进我市陆岛客运交通的发展,市财政安排客船票价下调补贴1,000万元,支持客运企业将船票价格下调30%

(三)全力促进产业发展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安排10,63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建设。其中安排工业科技研发专项7,500万元,全年共支持了181个创新研发、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项目;安排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建设专项1,000万元,支持了4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与我市企业联合开展的科研合作项目和实施产业化项目;安排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600万元,支持了56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参与制订(修订)标准,采用产品国际标准,以及创建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安排专利资助及专利奖700万元,对234个企业和90个自然人的2,233项专利申请予以资助,并对25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2个企业的优秀专利给予了奖励;安排科技重奖500万元,对经评定的37个优秀科技成果进行奖励;安排企业商标国际注册费用资助80万元,资助企业申请注册国际商标295件。

二是安排20,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其中安排工业发展专项3,500万元,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安排航空产业园发展专项5,000万元,富山工业园发展专项5,000万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7,000万元,加快推进我市重点制造业基地建设、重大项目落户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中航通用飞机制造项目、西锐通用飞机运营服务基地天海翔无人机产业基地、广西玉柴船舶动力项目中国北车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项目广东金峰科技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兴业太阳能产业园等新项目落户珠海。

三是安排1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其中安排“四位一体”融资风险准备金及贴息专项3,000万元,构建财政、担保、银行、企业共担风险的公共融资服务平台,协助中小企业融资,给予企业贴息补助。2011年共支持了240家企业获得银行16.7亿元信贷资金的支持,放大效应为1:32;安排外贸发展专项3,500万元,鼓励外贸企业扩大出口、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和开拓国际销售市场;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2,000万元,促进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影视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安排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2,000万元,促进物流业、商贸业、会展业、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安排旅游业发展专项1,000万元,支持旅游企业项目落户建设、规模与品牌塑造、市场开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旅游纪念品开发等;安排农贸市场改造专项500万元,推进城乡集贸市场升级改造,改善市民购物环境。

四是安排5,304万元专项资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其中安排农业科研专项1,000万元,支持开展农业技术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良种引进培育等,深入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工程;安排农业产业园建设专项1,000万元,持续推进金湾台湾农民产业园、金湾农业科技示范园、斗门北部农业生态园、农科中心高新技术示范园的建设;安排米袋子工程专项1,000万元,支持鼓励水稻、玉米等农产品良种良法的培育种植,打造珠海农产品生态品牌,以及鼓励推广使用现代农机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安排菜篮子工程专项1,500万元,推进5个菜篮子基地建设,保障市民日常生鲜食品供给,稳定市场消费价格;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150万元,充分发挥农综项目的关联带动效应,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还安排农业贷款贴息、农业产业化和品牌培育等专项资金654万元。

五是安排3,340万元专项资金,促进我市节能减排建设。支持企事业单位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应用节能新产品、新工艺、新能源,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支持减排新技术的研发、企业减排项目和区域减排项目的实施等工作,全年共有50家企事业单位50个项目得到资助。

六是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工作。安排产业转移园建设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对口帮扶的揭阳、茂名产业转移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联合招商引资工作和对我市转出企业的补助。

(四)着力推进城市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全力推进横琴新区建设。积极贯彻落实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务院批复横琴新区的有关开发政策精神,为横琴新区建设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建设支持,将横琴新区范围内产生的契税7,000万元全部返还给横琴新区,对横琴新区应分成给市财政的经营性用地出让收入15%部分19,635万元全额返还给横琴新区。同时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获得中央财政对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征地资金补助3亿元以及2012-2016年每年8亿元的横琴开发建设资金补助。

二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规划,全年安34.1亿元投入城市交通干道项目建设。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年安排5.9亿元用于白蕉联围、乾务赤坎大联围、小林联围、中珠联围海堤加固达标,竹银水源工程建设、斗门区新一轮农村水改工程以及农村公路及危桥改造等。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全年安排2.7亿元用于对前山河、情侣路沿线排水口以及主城区道路水浸黑点进行整治改造,续建西坑尾垃圾填埋场,新建珠海大道辅道一期南侧排洪渠,对吉大水质净化厂进行除磷脱氮改造等。

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支持十字门中央商务区、航空产业园、富山工业园、斗门北部生态园和金湾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分别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围绕产业发展促进新城建设。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排6,000万元专项资金,加快改造我市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努力缩小城乡差别,不断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切实推进民生事业加速发展,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市财政共安排教育支出10.8亿元。其中安排十二年免费教育资金5,500万元,13.8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育优惠政策。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收借读费和学杂费补助1,500万元,6,288名学生享受补贴。安排中职学校助学金790万元和普通高中助学金200万元,资助了2.8万名家庭困难学生。安排困难家庭子女入大学补助200万元,按照专科6,000元、本科8,000元的标准,资助185名困难家庭子女入读大学。安排民办学校补助资金1,365万元,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安排10,560万元教育费附加支出,安排各学校教育支出12,448万元。此外,安排基建资金2亿元,用于斗门一中、和风中学、技工学校、体校、城职院、11个中心镇幼儿园和校园安防工程建设。

二是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市财政共安排文化体育支出1.5  亿元。其中安排2,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贴、贷款贴息、奖励和项目配套等方式,重点扶持珠海市鼓励优先发展的、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产业门类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项目,全年共有55家企业的55个项目获得专项资金扶持。安排文物保护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苏兆征、苏曼殊故居维修、石溪公园摩崖保护利用等项目。安排文物征集经费1,000万元,主要用于征集民俗文物、珠海特区文物资料和近代名人资料等。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200万元,主要用于斗门水上婚嫁、锣鼓柜、莲洲地色、装泥鱼、中秋对歌会、三灶鹤歌鹤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安排公共文化产品采购资金525万元,开展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和广场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安排歌剧院、文化馆、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建设资金7,175万元。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市财政共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亿元。其中安排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补贴1,200万元,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安排农保基础养老金1,000万元,从2011年起将老年津贴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10%(从每人每月150元提高至165元),同时将参保人的参保补贴由个人缴费额的35%提高至50%,参保人数达10.8万人。安排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4,200万元,有1,115名军转干部享受政府补贴。安排促进就业资金830万元,用于发放岗位补贴、社保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公益招聘等。安排随军家属自主择业安置补助金400万元。安排公交同城同价票价补贴5,000万元,特定人群优惠乘车补贴5,400万元,西部校巴补贴250万元,全市34.2万名老人、中小学生、残疾人等特定对象享受公交优惠补贴。安排海岛老人和学生乘船优惠补贴473万元,783名海岛老人及中小学生享受优惠。安排陆岛交通客船票价下调补贴1,000万元,客船公司燃油补贴1,000万元。此外,安排补助各区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2,000 万元,全市1.4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香洲区、金湾区、万山区等区全部实现城乡一体化,低保标准统一为每人每月350元;安排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5,800万元。

四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市财政共安排医疗卫生支出4.3亿元。其中安排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1,400万元、未成年人医疗保险1,300万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水平由2010年的每人每年150元提高到280元,未成年人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60元提高到120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7.9万人。安排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经费1,000万元,推动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安排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专项750万元,签约人数达到101万人,对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对象按25/人的标准给予财政补贴,低保和重度残疾人参加普通门诊统筹个人不需缴费,由财政全额负担。安排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经费800万元,推进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安排城乡医疗救助金200万元,保障对象包括我市户籍城乡居民,以及参加本市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外来务工人员。安排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人“三种病人”医疗救治经费280万元,职业病、结核病、艾滋病和麻风病防治经费245万元,免费婚孕检经费123万元。此外,安排4,447万元扩建人民医院北区和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楼,新建市传染病综合防治楼以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异地项目

五是支持农林水事业发展。市财政共安排农林水支出4.5亿元。其中安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6,000万元,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资金1,000万元,米袋子工程专项资金1,000万元,菜篮子工程资金1,5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专项150万元。有82条村庄的面貌已经得到了改善,有88,876亩水稻种植面积得到了补贴,对5个菜篮子基地予以扶持,新建了4个农综开发项目。同时,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种植树苗110万株,绿化登山小道8公里,绿化山地1.3万亩。落实水源保护政策,对斗门各水源保护区安排补贴资金6,200万元。安排水利专项13,300万元,加强海防堤围建设,确保市、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安排固本强基经费1,000万元,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和党组织建设。安排扶贫经费4,200万元,对口帮扶重庆巫山、四川凉山和广东揭阳。

(六)继续深化财政改革,提高科学理财水平。

一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成立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财政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开展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收集相关财政数据进行分析测算,有条不紊的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推进绩效预算改革。扩大改革范围,将绩效预算项目起评金额由500万元降为300万元,建立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将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

三是加强对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为督促专项资金及时分配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财政资金沉淀浪费,市财政对截至2011930日仍未进行二次分配的项目指标进行回收处理,调整安排用于当年其他项目支出;对年末结余的公用经费进行回收,纳入预算统筹金管理。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拓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范围和内容,探索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新机制;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开展“小金库”全面检查工作。

四是加强国库资金管理。稳步实施财政专户归口国库管理工作,完成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上线工作,跨行推广公务卡应用工作,积极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上线试点。

五是贯彻落实《珠海市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实施办法(试行)》,稳步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试点工作。

六是稳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主动公开经市人大批准的预算草案及决算报告。制定《珠海市市直部门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方案》,2011年,25家市直单位率先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网站公开部门预算信息。

(七)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意见,积极办理议案建议。

坚持把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工作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法治财政、民生财政、绩效财政和阳光财政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把“让代表满意,让群众受益”作为办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解决代表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建设幸福珠海”的重要着力点。2011年市财政局共承办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建议17件,其中主办件8件、汇办件9件。主办件中建议所提问题主要集中在民生事业、食品安全和预算透明等三个方面,其中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的5件,列入年度计划解决或提供其他优惠政策给予便利的2件,因政策原因及实际困难暂时无法解决的1件。在办理人大建议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量财而行、集思广益”的工作思路,广纳代表之言、广集代表之智、广聚代表之力,努力创造条件,克服现实困难,在解决问题、办出实效上下功夫,积极推动代表的“良策”变成群众实实在在的福祉。

2011年,为妥善解决土地收入大幅减收、银行信贷大幅收紧与我市交通、城市、产业建设资金需求较大之间的矛盾,市财政紧紧围绕组织收入、筹措资金这一中心任务,在保运转、促民生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安排建设资金,加快财政改革步伐,创新财政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为珠海加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主要包括:还贷压力大,建设任务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管理体制滞后,与当前我市的经济发展形势要求不相匹配;预算支出执行进度不够均衡,财政结余结转资金规模较大,资金效益有待提高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第二部分  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12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跨越”之年。随着经济发展态势的持续好转和加速升温,预计2012年我市财政形势会继续稳定向好,但也面临着不少减收和增支因素。

收入方面,世界各国均采取积极措施刺激经济发展,全球经济继续保持复苏势头。我国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经济基本面较好,经济增长正由政策刺激型向自主增长型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并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市交通、产业、城市三大格局建设正稳步推进,广珠轻轨、广珠铁路、高栏港高速、机场高速已实现通车或即将于2012年实现通车,将进一步打通我市的对外通道,发挥我市临港、临空等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珠海玉柴船用低速发动机项目、青岛啤酒珠海45万千升啤酒项目、格力凌达压缩机项目、珠海赛纳激光打印机项目、成城沥青项目、高栏岛风电场项目等一批新增和扩能项目的投产;港珠澳大桥、金港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稳步推进,中船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三一重工港口机械制造基地、北车集团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珠江钢管高性能管线钢管项目、中海油天然气发电项目以及金山公司研发总部、巨人集团研发总部、横琴总部大厦等重大产业项目的落户或开工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的加快发展。横琴新区开发建设正如火如荼,国务院批复的横琴开发特殊政策,为横琴营造了“政策洼地”,对吸引外来投资、尤其是总部企业项目落户有很大的优势,可望成为促进我市跨越发展的新引擎;西部中心城区开发建设启动,吹响了西部地区城市化建设的号角,将会加快我市新一轮大发展进程。同时,企业所得税税率提高1个百分点,也将带动税收的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美国经济增速回落,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凸现,日本经济陷入负增长,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经济复苏的进程放缓,外需减少对以外源型经济为主的我市经济将产生不利影响。由于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原材料和生产资料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大,资金链紧张,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随着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效果的不断显现,土地出让以及房地产交易市场将会持续低迷,加上我市刚出台的限购限价政策,将对我市的税收收入及土地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自2011111日起,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由2,0005,000元大幅上调为5,00020,000元;自201191日起,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提高至3,500元,税率由原来的9级调整为7级,我市一年约减少税收总额6亿元,影响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

支出方面,民生政策范围不断扩大,政府投资规模不减,偿还政府债务负担较重,产业发展扶持力度要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津贴补贴制度需调整,市财政仍面临较大的支出压力。一是全年需安排政府基建项目资金7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安排19.9亿元,落实人大政协议案提案项目建设资金1.1亿元);二是需偿还政府债务33.8亿元;三是扶持产业发展力度加大,增加安排专项13,786万元,四是实施东西部地区公交车票同城同价政策,需新增安排财政补贴9,000万元;五是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和提高未成年人医疗保险补贴标准,需新增安排财政补助支出2,900万元;六是斗门三职校上划市财政供给,需新增安排3,000万元;七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津贴补贴制度,需新增安排50,000万元;等等。

2012年增支因素仍然较多,资金需求压力巨大,而一般预算收入增长有限,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和事业发展的需要,部分支出需要划转土地收入中安排,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土地收入的依赖性仍然很高,财政收支矛盾问题依然突出。

二、2012年全市财政收支安排情况

2012年市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幸福珠海和我市“十二五”规划发展总体目标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全力支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民生领域和重大项目投入;厉行节约,严格控制行政成本;稳步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落实预算信息公开要求,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努力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规范和透明。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本地生产总值等各项经济指标的安排情况,2012年我市的财政收支安排情况如下:

一般预算总收入191.3亿元,其中:①一般预算收入161.4亿元,同比增收21.1亿元,增长15%。包括:国税部门组织收入39.8亿元,增长13%;地税部门组织收入92.9亿元,增长16%;财政及其他部门组织收入28.7亿元,增长14.5%。②转移性收入29.9亿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收入29亿元,上年净结余0.9亿元。(详见附表5

一般预算总支出190.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82.7亿元;转移性支出8亿元(其中:税收净上划1.4亿元,出口退税超基数上解支出4.7亿元,其他专项上解支出1.9亿元)。(详见附表6

2012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支相抵净结余0.6亿元。

基金预算总收入113.4亿元,其中:基金预算收入112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02.7亿元),转移性收入1.4亿元(全部为上年净结余);基金预算总支出112.3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03.6亿元)。全市财政基金预算收支相抵净结余1.1亿元。(详见附表78

三、2012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一)收入安排。

⒈一般预算收入。

2012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77.7亿元,同比增收8.3亿元,增长12%(详见附表1)。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3.1亿元,增长11%;地税部门组织收入45.2亿元,增长15%;财政及其他部门组织收入19.4亿元,增长6.2%。具体如下:

⑴增值税109,300万元,同比增收9,950万元,增长10%。其中:国内增值税89,500万元,增长10%;免抵调增增值税19,800万元,增长10%。主要是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带来增收。

⑵营业税122,900万元,同比增收19,300万元,增长18.6%。主要是第三产业税收增收。

⑶企业所得税77,900万元,同比增收16,725万元,增长27.3%。主要是企业效益提高以及税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带来增收。

⑷个人所得税22,760万元,与上年持平。

⑸契税80,000万元,与上年持平。

⑹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收入88,400万元,同比增收17,700万元,增长25%。主要是随主体税种增收而增收。

⑺土地增值税23,650万元,同比增收3,630万元,增长18.1%。主要是预征率及核定征收率提高带来增收。

⑻印花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58,100万元,同比增收4,700万元,增长8.8%。主要是根据新实施的车船税法大排量汽车车船税标准提高带来增收。

⑼行政性收费收入63,200万元,同比增收2,200万元,增长3.6%

⑽罚没收入20,800万元,与上年持平。

⑾国有资本经营收入70,000万元,同比增收10,500万元,增长17.6%

⑿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25,540万元,同比增收11,240万元,增长78.6%。主要是清缴历年结余款。

⒀专项收入及其他收入14,300万元,同比减收12,700万元,下降47%。主要是一次性收入减收。

⒉转移性收入。

2012年市本级转移性收入30亿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收入21.9亿元(含税收返还补助10.6亿元),下级上解收入7.8亿元,上年净结余0.3亿元。

2012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总收入107.7亿元。

(二)支出安排。

⒈一般预算支出。

2012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81.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支4.3亿元(下同),增长5.5%(详见附表2)。其中:

⑴教育支出11.9亿元,同比增支18,068万元,增长17.9%。其中:基本支出6.1亿元,专项支出5.8亿元。专项支出主要包括:十二年免费教育经费7,000万元(另安排补助区支出6,000万元),教育费附加经费16,336万元(另安排补助区支出10,164万元),职业教育支出15,330万元,普通教育支出5,200万元,民办中小学接收本市户籍学生补助2,200万元,中职学校及普通高中学生助学金1,050万元,推进教育现代化经费500万元,困难家庭子女入大学补助100万元,特困家庭费用减免补助100万元,中职家庭困难学生免学费补助30万元等。

⑵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亿元,同比增支1,496万元,增长11.1%。其中:基本支出0.4亿元,专项支出1.1亿元。专项支出主要包括: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体育专项1,928万元,文物保护经费1,200万元,一院两馆基建支出1,000万元,文物征集经费1,000万元,图书馆经费800万元,优秀文艺精品创作扶持专项经费600万元,公共文化产品采购经费525万元,古元美术馆经费380万元等。

⑶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3亿元,同比增支8,025万元,增长10.7%。其中:基本支出4.8亿元,专项支出3.5亿元。专项支出主要包括:社会福利支出16,020万元(其中同城同价票价调整补贴9,000万元,老年人和学生等特定人群乘车优惠补贴5,400万元,陆岛交通客船票价下调补贴1,000万元,95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90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5,652万元,退役安置经费4,365万元(其中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3,600万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事务2,460万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200万元,农保基础养老金1,400万元,民政管理事务1,148万元,就业补助924万元,残疾人事业费189万元等。

⑷医疗卫生支出4.4亿元,同比增支3,581万元,增长8.9%。其中:基本支出2.2亿元,专项支出2.2亿元。专项支出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支出3,772万元(其中特种病人救治经费260万元),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支出3,406万元,公立医院专项经费3,00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出2,200万元,未成年人医疗保险2,000万元,体检经费1,200万元,医院基建支出2,000万元,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专项750万元,卫生系统绩效工资和分类改革支出700万元等。

⑸节能环保支出2.1亿元,同比增支1,174万元,增长6%。其中:基本支出0.3亿元,专项支出1.8亿元。专项支出主要包括:污水处理费支出11,500万元,节能降耗专项资金2,050万元,排污费支出2,000万元,减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保税区节能环保专项711万元,可再生能源利用专项资金300万元等。

⑹农林水事务支出3.4亿元,同比增支2,681万元,增长8.6%。其中:基本支出0.7亿元,专项支出2.7亿元。专项支出主要包括:水利支出12,246万元,扶贫支出6,882万元(其中固本强基专项经费1,500万元),农林水基建支出2,000万元,菜篮子工程专项资金1,500万元,林业支出846万元,畜牧防疫防治经费400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115万元等。

⑺住房保障支出0.4亿元,同比增支711万元,增长21.5%。全部为购房补贴支出。

⑻科学技术支出3.3亿元,同比增支3,866万元,增长13.4%。其中:基本支出0.3亿元,专项支出3亿元。专项支出主要包括:科技研究开发专项23,300万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11,000万元,新能源汽车专项2,000万元,技改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3,000万元,产学研及重点实验室专项1,500万元,民营及中小企业扶持专项1,0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1,000万元,农业科技三项资金1,000万元),科技金融结合平台融资风险准备及贴息专项资金4,0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1,000万元,市长质量奖和标准创新奖专项300万元等。

⑼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9亿元,同比增支24,767万元,增长101.5%。主要是偿还政府性债务支出以及垃圾发电厂核补经费增支。其中:基本支出1.4亿元,专项支出3.5亿元。专项支出主要包括:偿还澳大收地补偿贷款15,000万元,保税区市政支出8,968万元,城管经费3,000万元,主城区雨水污水管网泵站养护经费1,500万元,西坑尾垃圾填埋场核补经费1,500万元,垃圾发电厂核补经费1,200万元等。

⑽交通运输支出4亿元,同比减支14,579万元,下降26.7%。主要是基建支出减少安排。其中:基本支出0.9亿元,专项支出3.1亿元。专项支出主要包括:交通基建支出15,000万元,公路养护经费6,384万元,绿色公交补贴4,500万元,机场公司新开航线航班补贴3,000万元,客船、公交企业油价补贴500万元等。

⑾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5亿元,同比增支1,239万元,增长1.2%。其中:基本支出3.7亿元,专项支出6.8亿元。专项支出主要包括:按国家和省规定计提国税、地税等税费征收经费29,530万元,保税区管委会运作经费5,116万元,口岸联检楼水电费及物业管理等费用4,344万元,内联活动经费3,000万元,其他收入征收成本2,000万元,罚没办案经费1,600万元,各单位上缴总工会费支出1,350万元,招商经费1,200万元,公有住房出租维修和资产处置成本1,000万元,经贸洽谈经费600万元等。

⑿国防、外交、公共安全支出15.7亿元,同比增支9,197万元,增长6.2%。其中:基本支出10.9亿元,专项支出4.8亿元。专项支出主要包括:人防易地建设费支出2,000万元,公检法各项专项经费34,487万元,海警缉私经费4,000万元,武警专项经费2,874万元,司法、劳教专项经费1,892万元等。

⒀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1亿元,同比减支19,923万元,下降63.9%。主要是项目配套资本金未安排。其中:基本支出0.2亿元,专项支出0.9亿元。专项支出主要包括:国企发展支出4,500万元,企业发展奖励资金2,000万元,安全生产监管经费794万元,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750万元等。

⒁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2亿元,同比增支3,367万元,增长41%。主要是新增安排航展专项经费。其中:基本支出212万元,专项支出1.1亿元。专项支出主要包括:第九届航展专项经费5,000万元,发展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3,000万元,外贸发展专项资金2,100万元,农贸市场改造专项资金500万元,旅游业管理与服务支出399万元等。

⒂金融监管等事务、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0.8亿元,同比减支34,371万元,下降80.4%。主要是上年安排一次性银行增资扩股资金3.45亿元。其中:基本支出5,745万元,专项支出2,630万元。专项支出主要包括:储备粮油利息费用补贴1,622万元,气象事务支出671万元,外管局外汇管理支出200万元等。

⒃国债还本付息及其他支出7.2亿元,同比增支23,328万元,增长47.5%。专项支出主要包括:国债还本付息支出7,435万元,接待工作经费4,000万元,增人增资经费3,000万元,春节慰问支出3,090万元,规范九大员工资专项2,000万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670万元,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津贴补贴制度50,000万元等。

⒄预备费1亿元。

⒉转移性支出。

2012年市本级转移性支出25.8亿元,其中:市对区转移支付支出21.7亿元,上缴省支出4.1亿元。

⑴市对区转移支付支出21.7亿元。

①香洲区6.4亿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支出34,067万元,下放中小学等专项补助6,656万元,专项补助支出12,000万元,南屏科技园国地税收入返还4,744万元,下放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支出4,150万元,十二年免费教育专项补助1,700万元,南屏科技园经费补助基数174万元。

②斗门区2.2亿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支出11,768万元,教师绩效工资专项补助3,000万元,十二年免费教育专项补助3,300万元,格力斗门分公司既得利益补助1,30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和免征农业税补助1,020万元,乡镇卫生院经费补助700万元,体制性补助470万元,工业园经费补助273万元。

③金湾区1.1亿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支出9,363万元,体制性补助592万元,十二年免费教育专项补助45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和免征农业税补助117万元。

④万山区0.6亿元,其中:体制性补助1,912万元,国税属地征收转移支付1,828万元,海洋经济发展(人工鱼礁建设)经费700万元,海岛老人和学生乘船优惠补贴360万元,国税既得利益增长补助300万元,财力性转移支付支出181万元。

⑤横琴区6.9亿元,其中:中央财力性补助60,000万元,契税收入返还7,000万元,体制性补助1,459万元,国税属地征收既得利益转移支付515万元,国税既得利益增长补助100万元,十二年免费教育专项补助50万元。

⑥高新区0.4亿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3,599万元,下放中小学等专项补助132万元。

⑦高栏港区0.3亿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2,404万元,十二年免费教育专项补助500万元,免征农业税补助165万元,海岛老人和学生乘船优惠补贴18万元。

⑧其他待分配专项补助3.8亿元,其中:教育费附加补助10,164万元,预计省专项补助款8,828万元,财力性补助7,000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补助2,800万元,解决城镇居民计生奖历史遗留问题及衔接问题经费1,500万元,公共卫生经费补助1,200万元,米袋子工程补助1,000万元,基层财政部门业务建设费1,000万元,军烈属、复员军人生活补助800万元,农村卫生服务中心运行经费740万元,村(居)委会计生指导员工资补贴630万元,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450万元,社区建设补助400万元。

⑵上缴省支出4.1亿元。

包括:出口退税超基数上解13,000万元;税收净上划支出13,322万元;工商、地税等省管单位经费以及人防易地建设费、车辆牌证四费等专项上解支出14,477万元。

2012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总支出107.5亿元。

收支相抵,2012年市本级一般预算净结余0.2亿元。

四、2012年市本级财政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一)收入安排。

⒈基金预算收入。

2012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71亿元(详见附表3)。具体收入项目为:

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4.3亿元,同比增收10.8亿元。

⑵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0.1亿元,同比减收0.08亿元。

⑶车辆通行费收入2.5亿元,同比减收0.8亿元。

⑷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3亿元,同比增收0.5亿元。

⑸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1亿元,同比增收0.1亿元。

⑹彩票公益金收入0.6亿元,同比增收0.1亿元。其中:福利彩票公益金收入0.4亿元,体育彩票公益金收入0.2亿元。

⑺其他各项基金收入1.2亿元。

⒉转移性收入。

2012年基金转移性收入0.1亿元,全部为上年净结余。

2012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总收入71.1亿元。

(二)支出安排。

2012年市本级基金预算总支出71亿元(详见附表4)。具体支出项目为:

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64.3亿元。

安排的具体项目如下:①政府投资计划项目支出421,968万元(包括基建项目支出149,530万元,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支出272,438万元);②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39,000万元;③土地开发及出让业务支出18,100万元;④国土部门归还贷款本息支出57,400万元;⑤归还土地储备中心提前还贷支出40,000万元;⑥预备费10,000万元;⑦一般预算划转项目41,250万元(包括:实施产业转移专项资金10,050万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6,000万元,斗门区水源保护地专项扶持资金5,500万元,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5,300万元,航空产业园补助5,000万元,富山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补助5,000万元,林业生态建设经费3,200万元,城市和社区绿道建设补助1,000万元,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经费200万元);⑧保税区土地收入返还5,000万元;⑨上解省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0,000万元。

⑵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0.1亿元,同比减支0.08亿元。

⑶车辆通行费支出2.5亿元,同比减支0.8亿元。

⑷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的支出1.3亿元,同比增支0.5亿元。

⑸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1亿元,同比增支0.1亿元。

⑹彩票公益金支出0.6亿元,同比增支0.1亿元。

⑺其他各项基金支出1.2亿元。

收支相抵,2012年市本级基金预算净结余0.1亿元。

 

第三部分  进一步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确保完成2012年财政预算任务

 

2012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这一核心,大力推进民生财政、绿色财政、绩效财政、阳光财政和法治财政建设,坚持继承和创新并举、管理和服务并重,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优化支出结构

一是切实抓好各项税费收入的征管工作。以财税联席工作会议为平台,加强税务、财政、国土、国资委等征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收入执行情况及征管、政策动态,堵塞征管漏洞,加强收入征管。继续推进重点税源的跟踪服务和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增强市民企业的纳税意识,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严格执行预算外管理的收入纳入公共预算管理的政策,加强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同时,组织收入与安排支出要两手抓,合理调度财政资金,确保收支进度均衡,避免出现收不抵支情况。

二是注重抓好政府行政支出的节约考核。在保运转、保民生、保信誉、促建设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各项一般性支出,压缩行政运行成本。继续落实行政经费节约考核任务,严格控制公务出国、公务购车和公务接待等“三公”经费支出,实行预算限额控制和定期统计汇报制度,加强纪检监督力度。继续推进落实部门预算信息公开制度和“三公”经费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大众监督。

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加大产业发展资金安排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持我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

四是切实保障重点支出和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逐年提高教育、科技、农业等支出规模,并实现稳定增长。落实人大议案、政协提案资金,确保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得以解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项目资金,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二、着力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提高保障水平

一是积极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贯彻落实《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增加高中阶段优质教育学位,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劳动力素质;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着力化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保障学校、师生的安全。建立多种形式的减免费制度、助学金制度、奖学金制度和贷款贴息制度,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是提高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相关的政策,足额安排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建立低保标准定期调整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免费婚孕检等制度,提高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农保待遇水平;发放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贴,保障在企业工作的军转干部生活水平;建立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制度,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实施特定人群乘车乘船补贴、客船票价下调补贴,增加民生福利投入。

三是促进农林水事业发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园区投入和农业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支持低产鱼塘的整治与改造,努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对水稻、玉米、薯类作物的种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积极建立对蕉农、奶农、农房、能繁母猪的农业保险补贴制度。加大水利投入,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推动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积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物征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提高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的服务水平。加强文化和健身广场建设,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鼓励创作文艺精品,支持文体竞赛活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五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南屏“沁园”、大境山保障性安居房项目建设,对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继续提供廉租住房。

三、继续深化财政改革,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积极推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适应我市经济和社会新一轮大发展的需要,改变现行财政体制的局限性,建立一种共同投入、共促发展、共享成果的财税分配新机制,充分调动市、区、镇各级政府的积极性,拟推动新一轮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现行体制进行完善和补充。

二是继续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2010年结转的项目支出资金尚未使用完毕的,以及2011年及以前年度结转的公务费、公务交通补贴、接待费经费指标当年未使用完毕的,一律不予结转,由财政统筹安排。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坚持先消化单位结余后申请预算资金的原则,2011年项目支出未使用完毕的,先行安排使用结余资金,不足部分才由2012年预算安排。

三是继续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2012年我市进一步扩大绩效评审范围,将绩效目标申报的起评标准由300万元调低到100万元,并增加专家现场评审项目数量。同时,对2011年参加评审的项目开展自我评价,将专项资金重点绩效评价与监督检查有机结合,加强问效与问责的探索,推动我市财政绩效管理改革走向深入。

四是贯彻落实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市直各有关职能部门在编制2012年部门预算时,提出拟购买服务项目的计划,并按照绩效预算的要求形成书面申报材料,报财政部门审核。

五是努力提高政府债务管理水平。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平台信贷资金管理,严格防范债务风险。积极与发改委、融资平台、银行等部门沟通,做好政府重大项目的融资工作。维护政府信誉,按期偿还政府性债务。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统计报告制度,加强财政风险准备金的管理,增强防范财政风险的能力。

六是积极推进部门预算信息公开。按照中央、省和市的有关要求,依法依规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加强对市直各部门和区公开预算工作的指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审计和社会的监督,把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和配合做好审计监督整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予以落实,积极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推进依申请公开和网络问政工作,提高财政工作透明度。

四、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将服务理念贯穿于财政各项工作实践中,增强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大局的意识,增强财政干部的责任感。要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创新服务,优化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增强实干意识。建设一支肯干活、能干活、会干活的财政干部队伍,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家理好财。摆正位置,实事求是,办事不推脱,勇于承担责任。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第一手的财经信息,对财政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积极研究探索解决途径和手段,推动财政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三是增强纪律意识。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工作贯穿于财政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的总体设计中,从源头上构筑公共财政制度防线。深入开展规范权力运行工作,确保财政资金运行规范、安全、有效。着力加强行风建设,积极参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树立财政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各位代表,2012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跨越”之年,在新的一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做好2012年财政收支预算工作,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各位!

 

附表:⒈2012年珠海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预算表

2012年珠海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预算表

2012年珠海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预算表

2012年珠海市本级基金预算支出预算表

2012年珠海市一般预算收入预算表

2012年珠海市一般预算支出预算表

2012年珠海市基金预算收入预算表

2012年珠海市基金预算支出预算表

 


分享到:

主办单位:ty8天游平台登录

政府网站标识码:4404000012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161号 粤ICP备0502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