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市政协 开放广东 智能问答 | 手机版 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珠海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路径愈发清晰 锚定“三年考” 擂响“奋进鼓”

  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珠海处处涌动着破局求新、奋勇争先的发展热潮。

  2025年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进入冲刺期,珠海如何调整结构、塑造优势、增强动力,擂响“百千万工程”“奋进鼓”,实现高质量发展“快一程”?

  7月15日,2025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召开。会议采取“集中开会+专题培训”的形式举行,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高新区、万山区、经开区作了综合汇报,各部门各单位的代表围绕推进农房风貌提升、闲置农房盘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双百行动”、青年返乡和联农带农等方面作专题汇报。

  亮目标、谈短板、明方向,一个“实”字,贯穿会议始终。透过发言者的一串串数据与案例,珠海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路径愈发清晰。

  发展壮大县域产业

  县域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各区交流发言中,不约而同将发展县域产业列为“重头戏”。

  从联动港澳拓展经济纵深,到向新而行打造科创之城,再到耕海牧渔发展海洋经济,珠海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拓宽发展路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香洲区出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推动六大攻坚行动118项任务落地见效。“今年香洲区将聚焦短板、加力提速、全面突破,努力实现争先进位。围绕全年GDP增长6%的目标,全力以赴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年内形成智能家电1个千亿产业集群,集成电路、办公自动化及耗材2个百亿产业集群。”市委常委、香洲区委书记刘力表示。

  珠海高新区同样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今年5月,珠西科学城总体规划正式亮相,率先以珠海高新区为核心区启动建设。

  “高新区计划年底发布珠西科学城首年建设成果,此外还包含建成开放‘五大创新中心’,建设国家细胞基因转化库,提升南方海洋实验室等‘五大创新载体’,打造智谱华章岗亭机器人、新华三政务AI助手等7个创新应用场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适剑表示。

  耕海牧渔,向海图强。一曲“蓝色牧歌”正在珠海无垠的海域奏响。一组数据令人瞩目:2025年一季度,珠海渔业实现开门红,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约10.22万吨、同比增长6.4%,产量增速居全省前三。

  “珠海将建设全省最大的深海养殖平台集群,打造‘标准海’示范样板,到今年底将建成养殖平台及工船12座、深水网箱440口。同时创建全国首个海岛低空经济综合应用示范区,推动无人机载人等5个新场景落地。”万山区管委会主任李娟表示。

  提升县镇村承载力

  珠海“百千万工程”,着力点在镇村。

  会上,珠海公布了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第三批典型培育镇、典型培育村的名单,珠海共有2镇27村(社区)上榜。至此,珠海共有11个镇、95个村(社区)被选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和典型村培育对象。

乾务镇入选第三批典型镇培育名单。.jpg

乾务镇入选第三批典型镇培育名单。

  作为珠海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主战场,斗门区乾务镇、莲洲镇入选第三批典型镇培育名单,井岸镇尖峰村等17个村入选第三批典型村培育名单。

  如何发挥典型镇村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区镇村承载力?斗门区委书记刘宏表示:“今年,我们将统筹典型村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线上出彩’精品项目,盘活1500套农房和宅基地。”

  一栋栋青砖红木骑楼民居错落有致,“海岛日记”“山海营地”等特色项目形成热门打卡点……借助“百千万工程”的“东风”,金湾区三灶镇木头冲村“蝶变”成乡村旅游热门地。

  金湾区近日上榜第二批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名单。金湾区委书记梁耀斌表示:“金湾区将积极开展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全面推广木头冲整村运营模式,整合串联红旗糖厂、金沙滩等热点项目,推动三板村、南场村、平塘社区等典型村(社区)打造一批‘村落景区’。”

  目光投向万顷海洋,万山区在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特色海岛镇上率先破题。今年,万山区推进“百千万工程”任务目标提及,推动村庄“肌理”焕发新生,开展一批海岛农房风貌改造,打造一批网红打卡点,力争全年海岛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

  从东部到西部,从陆地到海洋,各区镇村因地制宜,挖掘特色资源,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全面激活城乡发展新动能。

  纵深做好集成式改革创新

  如何打好改革“组合拳”,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更大范围取得突破?珠海的回答是,通过集成式改革创新,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生产力布局、激活盘活土地资源的关键一招。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蒋道平介绍了这项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

  目前,珠海成为全省唯一全市域覆盖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地市,并在全省率先创新建立市级“耕地总量平衡指标池”,探索国土空间城镇村国土空间规模要素总量和流量管理新模式,推动城乡土地规模要素双向流动。

平沙镇台创园特色蔬菜种植基地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不少家门口的就业岗位。.jpg

平沙镇台创园特色蔬菜种植基地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不少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以金湾区平沙镇“万亩方”连片种植示范区为例,从零散分布的低效农田到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平沙镇已初步建成水稻、蓝莓、蔬菜、莲藕四大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仅蓝莓基地就为300多名当地居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今年,珠海经开区“四个创新”破解化工园区难题入选省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这与该区立足优势、直面难题、集中力量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

  “经开区成立工作专班,出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紧扣‘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定位,经济发展取得切实成效。”经开区管委会主任侯文涛表示,将推进产业平台全面升级,加快建成全国首个化工5.0产业新空间、全省首个电子化学品新质生产力培育基地。

  城乡风貌提升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百千万工程”推进实施以来,珠海紧盯风貌这个短板弱项,着力推进农房风貌提升以及闲置农房盘活,推动城乡面貌增“颜值”、提“气质”、彰“内涵”。

  目前,珠海整治提升农房风貌719栋,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场化镇村农房托管运营机构,累计推动农房托管运营224宗,成功盘活750宗,带动村民增收900多万元。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顺安表示,今年确保完成70个村居、4200栋农房风貌整治提升任务,推出2000套农房开展盘活,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

  凝聚各界合力广泛参与

  众人拾柴火焰高。把“百千万工程”推向深入,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珠海持续强化人才要素,制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开展“十大返乡创业青年”评选活动,深入开展“百会进百村”“高校联区镇”、青年“繁星计划”“创美庭院”巾帼行动、工会助力等行动,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活力。

  校地携手,将高校智慧注入“百千万工程”一线。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瞄准区镇产业发展需求,率先探索“先用后转”新机制,破解成果转化“落地难”问题,与斗门区、高新区共建2个高水平科研平台,打造校地校企联合攻关长效机制。

  现场会上,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常务副校长栗苹说,将锚定“扎根珠海、融合发展”定位,建设“实验室—验证中心—产业联盟”三级平台,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挂职+项目攻关”协同机制,组建高水平人才挂职干部队伍,以“一村一品”“一企一策”为依托,构建地方所需与高校所能双向融合机制,打造区镇受益多方共赢工作格局。

  在珠海,这片特区热土从来不乏奋进故事。

  “为家乡,我愿意”,莲江村返乡青年罗彩虹的故事,正是许多青年人造福家乡的缩影。

  “一年多来,我们把村里60多亩闲置果园、废弃鱼塘,打造成集露营、采摘、垂钓、生态稻田和儿童游乐于一体的农旅休闲体验园地,每年可以为村集体贡献约20万元的租金收入。”罗彩虹感慨道:“通过‘百千万工程’,莲禾文旅将和乡亲们一起努力实现产业繁荣、充满活力、收入稳定的乡村田园梦。”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这幅壮阔长卷笔意正酣,时刻增添新墨彩、不断绘出新章节,共同绘出珠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万千气象。

  (来源:珠海特区报)




分享到:

主办单位:ty8天游平台登录

政府网站标识码:4404000012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161号 粤ICP备0502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