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知识】侵华日军海军大将大角岑生斗门坠机丧生事件
在中国人民的14年抗战中,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中毙命的中将以上高级将领只有寥寥几人,其中,日本海军大臣的大角岑生(1876—1941)大将,以其军衔、职务最高成为日军在华毙亡的最高将领。大角岑生坠机毙命事件发生于1941年2月,在广东省中山县的第八区(今珠海市斗门县)境内。1941年2月5日,是农历辛已年大年初十,立春刚过(正月初九),清晨大雾弥漫,十丈开外看不清人影,斗门大赤坎村附近群众,听到空中传来飞机隆隆声,随即发出“轰隆”一声巨响,群众以为日机前来轰炸(斗门附近的三灶岛有一座日军机场),纷纷准备逃难,后来人们再听不见飞机声,只见黄杨山牛轭岭方向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足足烧了半个时辰。群众察觉到可能是飞机坠毁,纷纷跑去观看。但又担心机上还有活人,不敢靠近,直到没有动静才敢接近。看见一架附有日军标志的飞机在黄杨山“也”字山坳坠毁,山上一条十余丈高的崖峰被飞机撞断,机上的人员10人全部身亡,面目全非,尸首难辨。这时,留守当地的抗日游击队赶到现场,将围观的群众赶隔至千米之外,清点现场,获得保险箱两只、指挥刀、密码本、日本军用镍币等遗物,装成两只大木箱,运回驻新会县横水的国民党挺进第三游击纵队司令部。由于当时对死者身份不明,游击队吩咐群众将死者尸体各自系上石头,沉放入老虎围涌水边的水底。随后日军飞机骤至,游击队和群众撤离。坠机当天,日军出动飞机数百架次,在中山、新会沿海上空侦察,寻找残骸。2月6日下午,日军山崎部队从三灶经六乡东北登陆进入斗门墟,受到中国军队的抵抗。经过三天的“扫荡”,日军于2月9日侵占了斗门地区,在黄杨山找到坠机的残骸,并找到了沉至海底的机乘人员尸体。大角岑生,系日本爱知县人,1876年5月1日生,1897年毕业于日本海军兵校,服役于舰队,后派驻法国。1907年毕业于海军大学,改派德国。回国后,先后任海军元帅东乡之副官,军令部参谋、海军部军务局长、第三舰队司令官,1920年升少将,1924年升中将,1925年任海军省副大臣,1928年任第二舰队司令官兼横须贺镇守府长官,1931年升大将。1931年底,出任犬养毅内阁海军大臣。后来,辞职改任军事参议官,1933年再任斋滕内阁海军大臣,冈田内阁时留任海军大臣,后又改任军事参议官。参与策划过侵略我国东北、上海的战争,授封男爵。多次与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墨索里尼密谋轴心国联盟,扩大世界大战战火。1941年1月来华,策划攻占香港和东南亚,2月5日在中山县第八区(现珠海市斗门区)坠机毙命。与大角岑生同机毙命的须贺彦次郎少将,日本三重县人,1888年生,早年毕业于兵校,20年代派驻中国,历任日本驻武汉、天津、上海、南京总领事馆武官,长期从事收集中国军事情报的特务活动,被称为“中国通”。抗战爆发后,积极参与拼凑汉奸政权,毙命前任汪精卫南京伪政府军事顾问。
(根据《斗门县志》及《侵华日军大将大角岑生丧生斗门记述》文章(载于《珠海文史》1989年第八辑)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