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乡村】涌口村
涌口村,位于斗门镇北部,距离镇政府约 13 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大赤坎大村、莲洲镇东滘村,北临麻溪河。因该村居住在大赤坎河涌出口处而取名涌口村。始建于清朝,因周边水上人家(疍家人)聚集此地发展养殖业而形成。村民们多为陈姓,还有黄氏、李氏、郭氏、张氏。
清朝该村属香山县黄梁镇;民国时期属中山第八区大赤坎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中山县第八区;1953 年,属中山县第九区;1955 年,属中山县南门区;1958 年,属中山县斗门公社大赤坎大队;1965 年,属斗门县斗门公社;1986 年,属珠海市斗门县斗门镇;2001 年属斗门区斗门镇大赤坎行政村至今。
2015 年底,户籍人口 79 人,其中男性 44 人,女性 35 人;80 岁以上 2 人,最年长者 84 岁(男)。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有 20 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人口有 15 人,实际在村人口 64 人。非户籍外来人口 2 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水上话。
1958 年至 1983 年,该村码头是斗门地区往广州、石岐等地的公路重要渡口。1966 年至 1993 年,先后是白蕉西码头和井岸码头往广州、石岐、江门等地客、货运水路中等停泊码头。
传统节庆食品有春节的煎堆、酥角、糍水(即濑粉)、斋菜;春分、三月三的艾饼、糖糕糍、角仔糍(咸)、鸡矢藤饼;夏至的狗肉;四月八、五月五的粽糍、叶子糕;中秋的月饼、柚子、田螺;冬至的汤圆。
结婚时,婚礼在船上举行,张灯结彩,场面热闹,有时联舟成排,男女对歌,讲究“唱”婚,疍家“婚时以蛮歌相迎”,就是要唱“咸水歌”之意。咸水歌本是男唱女答的情歌,但疍家只有“哭嫁”前才由母女、姐妹、伴娘等女性对唱,称为“叹家姐”,这是疍家婚俗中最精彩的节日。疍娘出嫁前几天的“哭嫁”——即“叹家姐”仪式,实际上是以歌代哭,“哭”的内容是倾诉父母养育之恩、姐妹相处亲切、伤离惜别寄情赠言等等,更深人静叹声缠绵,催人泪下。后来发展到唱一些关于添丁发财、吉祥如意、一帆顺风的内容,陪嫁姐妹围着新娘,描眉涂唇,慈母为嫁女依依梳发,一会伴娘互叹,一会新娘独叹,陪嫁姐妹齐吟附和。出嫁时,唢呐声声,男家接亲的人在船上乘兴将新娘抱起抛来抛去,喜气洋洋,笑语喧天,意趣“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