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乡村】大村
大村,位于斗门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约 8 千米。村落坐落于黄杨山北麓,与白蕉镇六乡隔麻溪河相望。相邻自然村为井岸镇黄杨村、斗门镇大赤坎西村和官涌村。南宋时这里称潮居里,因村场背南面北,东侧摩天峰山腰黑石群突,每当夏秋,烈日西落时阳光反射,石如火焰,有肃杀之气。宋代宗室赵时鏦以“易经”五行堪舆学说有关“赤为火坎为水”的原理,将潮居里改称“赤坎”,再以“大”字作其冠,故名大赤坎。村后有 581 米高的黄杨山和金台寺水库,村北有麻溪河。该村始建于南宋淳祐十年(1250),因逢世乱,社会动荡,赵氏先祖赵怿夫之子赵时鏦率族人从中原迁入而形成。村民大多为赵氏。赵氏先于南宋端平元年(1234)从江西鄱阳迁移到香山,再于南宋淳祐十年从香山迁移到该地建村。
南宋起该村属香山县潮居乡;民国时期属中山第八区大赤坎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中山县第八区;1953 年,属中山县第九区;1955 年,属中山县南门区;1958 年,属中山县斗门公社大赤坎大队;1965 年,属斗门县斗门公社;1986 年,属珠海市斗门县斗门镇;2001 年属斗门区斗门镇大赤坎行政村至今。
2015 年底,户籍人口 5621 人,其中男性 2819 人,女性 2802 人;80 岁以上 20 人,最年长者 100 岁(女)。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的人口有 3447 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的人口 1060 人,实际在村人口 4561 人。非户籍外来人口 420 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通用粤方言四邑话。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有 151 人,主要居住在美国。
20 世纪 90 年代前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植甘蔗、薯类,养鸡鸭鹅等。90 年代后,很多村民经营鱼虾养殖、建筑、餐饮等行业。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工资性收入、商业经营等。
自然资源方面,有天然山水、花岗岩石、稀土、钾长石。特色农产品有新优品种水稻(黄莉黏、美香黏、三澳黏、象牙香丝苗)、无公害蔬菜(椰菜、苕菜、菜心、椰菜花)、大树菠萝、玉荷包荔枝、石硖龙眼、乌榄、芒果、杨桃、苹婆等。传统节庆食品有春节的煎堆、酥角、糍水、斋菜;春分、三月三的艾饼、糖糕糍、咸角仔、鸡矢藤饼;夏至的狗肉;四月八、端午节的粽糍、叶子糕;中秋节的月饼、柚子、田螺;冬至的汤圆。
村前有省道 272 线通过。1963 年通电,60 年代通电话,1992 年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1994 年通自来水,2007 年通网络。村内有大赤坎小学,6 个年级,6 个班级,在校学生 259 人,教职工 19 人。有大赤坎幼儿园,在园幼儿 200 人,教职工 23 人。村民活动场所有大赤坎耆林园、大赤坎曲艺社、村灯光球场、四组灯光球场。有藏书约 1500册的农家书屋。村后有金台寺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