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乡村】大黄杨村
大黄杨村,位于井岸镇北部,坐落在海拔581米的黄杨山东麓。黄杨山山脚下2个自然村,因村后有黄杨山,村前有黄杨河而取名黄杨村。该村面积相对较大,故名大黄杨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初有几户人家居住。有邓姓和罗姓2个姓氏。2015年底,户籍人口436人,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四邑话。

大黄杨村村貌
村民过去以耕种水稻、甘蔗为主,兼种蔬菜,饲养猪及三鸟。改革开放后,因大部分土地被征用,仅留下少量的土地经营水稻,兼种蔬菜。该村稻田曾盛产禾虫,因施用化肥、农药,目前仅新围垦的海滩还产小量禾虫。

张世杰墓
村后有个“也字山”,山坡有宋末忠臣张世杰的坟墓。当年宋元崖门海战,宋军失败后,张世杰逃出战场,带着16只船,驶至黄杨山的海边,刚好遇上飓风大作。张世杰焚香向天祈祷:“我为了赵氏的江山也算是竭尽全力了,一个皇帝覆亡了,又拥立另一个。如今又覆亡了,然而我尚未战死但愿敌军退兵后,再另立赵氏以存留宗祀。如果天意认为应该灭亡赵氏江山,且大风有灵的话,就请立即倾覆我的船只!”祈祷完毕,其船只果然倾覆,一代忠臣也就随之溺亡。后来随行军士将他的尸体捞起,葬于黄杨山麓。张世杰墓枕山面海,墓地面积676平方米,墓冢用石灰、青砖、沙灰砌成,墓沿用沙灰塑成龙腾凤舞的图案,俨如将军盔帽。墓正中立着一块 1.96 米高的青石墓碑,镌刻“宋太傅枢密副使越国张公讳世杰之墓”,墓前设一块无字的长方石墓桌,左右相对竖立两根2.7米高的石柱,上刻一联云“云山空望侍郎宅;海水犹朝永福陵”。当年香山县令张汝霖修复张世杰墓时,曾筹集银两置田39亩作为张世杰墓公偿田,交由村中族人张沛昌等人管理,每年将田租收入办理春秋两次祭拜。
民间传说“天护忠魂,逆水流尸”。话说张世杰在崖门海战中殉难后第二天早上,其尸体逆流漂到黄杨山水湄(土名),浮尸覆满小鸟,天上行雷闪电。村民惊异,奉其尸身到“也”字山葬下。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