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乡村】南佛村
南佛村,别名南新二队,位于平沙镇中心区东北部。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斗门乾务逵卿祖的后人不断繁衍,向外发展来到南佛,觉得这里适宜居住生活,于是带上族人移居到此而成村。
南佛村曾用名为南窟。村的后山有一个黄泥石窟窿,当地方言中“窟”字与“佛”字谐音,过去的老人希望村中的子孙都能得上天的庇佑和眷顾而平安长寿,故取名为南佛村。村民主要有梁姓、潘姓、韦姓。2015年末,户籍人口有334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广府民系,地方方言以粤方言四邑话为主。

南佛村村貌
村中有座侯王庙,始建于清朝中期,重建于1995年。门上有匾额“侯王庙”。庙里供奉着猴王、龙母、观世音、关公、张飞等神像。每逢春节、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四月初八、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全村的妇女都会带上元宝、蜡烛、香、纸钱、三牲、水果、松糕等祭品前来祭拜。

侯王庙
南佛村村民团结一心,为了让更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不忘家乡,从1994年开始,村里把每年的10月1日定为南佛村的村庆纪念日,每两年办一次。这一天所有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会回到村中出资出力,大摆筵席,请村里所有人一起聚会。在村庆当天,村民还会抬出锣鼓柜,让喜欢唱粤曲、粤剧的村民在吹、拉、弹中放声高歌,共度节庆,同享欢乐。

锣鼓柜
锣鼓柜演奏是该村的民俗,形成于1954年,现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锣鼓柜又称“八音柜”。柜上装有两条长杠,供两人或者四人抬,柜里装有各种传统乐器。表演时,演员们身穿盛装,模仿粤剧小生、花旦的唱腔,表演特定的戏剧场面或演奏牌子曲。当年村里将一班粤曲爱好者组建为村文娱队,请老师在杨家馆教学。1955年,村民合资购买锣鼓柜及表演的必需品,此后,村内外娶亲嫁女、摆设寿宴,文娱队和锣鼓柜都会助兴。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