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市政协 开放广东 智能问答 | 手机版 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广东乡村非遗】斗门水上婚嫁习俗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

  ——《礼记·昏义》

图片

斗门水上婚嫁习俗(来源:珠海市斗门区地方志办公室)


  斗门水上婚嫁习俗是流传于珠海市斗门区白蕉、上横、斗门、乾务、井岸等乡镇的疍家居民传统婚嫁民俗,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2008年,斗门水上婚嫁习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出嫁的新娘(来源:珠海市斗门区地方志办公室)

  清嘉庆道光以后,西江水系的流砂在黄杨山淤积成沙坦,被雇佣的佃户和疍家人围垦开发。他们依堤傍水而居,靠耕田打鱼为生,正所谓“村圩易米盐为钞,蛋艇提壶酒换鱼”,由此形成了大沙田地区的居民独特的水乡文化,斗门水上婚嫁习俗便是其中一种。 

图片

花船迎亲(来源:珠海市斗门区广播电视台)

  斗门水上婚嫁习俗的礼仪颇为讲究,每一次婚礼的举行,都是老百姓在仁爱礼仪、衣着服饰、家居陈设、民歌演唱等方面的大集会。该习俗的程序繁复多样,共有“夹年生”“拿茶叶”“择日”“使日”“起厨”“坐高堂”“上头”“嫁仪”(叹家姐、梳头、祭龙王、松头等) “花船迎亲”“渡水饭”“拜堂”“闹洞房”“回门”13项。

  清代屈大均著《广东新语》中记载:“诸以艇为家,是曰‘疍家’。其有男未聘,则置盆草于梢;女未受聘,则置盆花于梢,以致媒妁。婚时以蛮歌相迎,男歌胜则夺女过舟。”

  斗门水上婚嫁习俗融汇了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元素,在备婚宴、接新娘、拜高堂、会歌友等几个环节上,以船为交通工具,以咸水歌贯穿婚嫁活动的全过程。

图片

水上婚嫁民俗讲授及沙田民歌演唱示范(来源:珠海市斗门区地方志办公室)

  受现代婚仪的影响,斗门水上婚嫁习俗的仪式日渐式微。

  

  南澳村位于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北部 ,距离镇政府约14千米。村落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因村南边有一个山坳,当地人口语“坳”与“澳”同音而取名南澳村。南澳村有着“一山一河两涌三田”的自然格局,是珠海市水资源二级保护区,也是全国文明村镇。2011年 ,第一届“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在南澳村拉开序幕,至2020年已举办九届。

图片

南澳村一河两岸(来源:珠海市斗门区地方志办公室)





分享到:

主办单位:ty8天游平台登录

政府网站标识码:4404000012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161号 粤ICP备0502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