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市政协 开放广东 智能问答 | 手机版 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多彩乡村?2022】⑧ | 七街七里一条巷,祠堂庙宇状村容

  翠微村,位于前山街道中部。宋朝时期,吴姓、韦姓、郭姓迁入筑村,因当地靠近“十排”(今长沙村,早期产盐,后成墟市),水路与外地相通,故多有商家集居于此。该村原名“翠环”,清康熙年间,乡人郭以治中科举,任漳普县知县,故村民据其归乡题词中“苍苍横翠微”(原李白作)一句而更村名为翠微。2001年属香洲区前山街道翠微社区至今。村民有吴、韦、郭、李、黄、杨六大姓氏。2015年末,户籍人口2682人。早年,曾有村人分别编写了《吴氏族谱》和《韦氏族谱》。2013年,韦成编纂《翠微村简史》。

图片

翠微村全貌

  改革开放前,翠微村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是供应港澳的蔬菜销售基地。1985年国家征用土地后,村民改行从事工副业,2001年6月成立翠微股份合作公司,村内预留物业均由其经营。该村有两棵树龄在120年以上的细叶榕,榕树下旧时是村民议事、开会的重要场所,至今仍供居民休息纳凉。

  过去,翠微村的街道和民居建筑布局宏大,屋宇稠密,街巷错综复杂,各种商铺琳琅满目,号为“七街七里一条巷”:“七街”即北闸大街、街市上下街、槟榔街、中心街、长水街、大方街、街市直街,“七里”即南溟里、贻穀里、腾凤里、敦睦里、中和里、人和里、圣堂里,“一条巷”即茶子巷。昔日设施齐全,村边四周筑有3米高围墙以防盗,清末至民初设有六闸,各大小闸均有打更楼,成立维持乡中治安的更夫巡逻队。旧时村里曾建设祠堂达59座、庙宇14座。清末曾建有一间经纬织布厂,产品外销,加之毗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商贾云集,市场兴旺,该村便有“小澳门”之称。该村的韦氏大屋是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韦氏大屋

  现村北大街翠微小学门前曾有私塾一座,曰凤池书院,建于清乾隆年间,2015年重修匾额牌坊,其匾额“凤池书院”四字书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圆润遒劲。

  2018年8月,前山街道、翠微股份合作公司与奥园集团签订《翠微旧村改造项目履约协议》,翠微村旧村改造项目正式启动。




分享到:

主办单位:ty8天游平台登录

政府网站标识码:4404000012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161号 粤ICP备0502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