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乡村?2022】② | 买办之乡古居多,美丽乡村会同建

会同村,位于唐家湾镇西南部。因纪念开村始祖莫会同而取名会同村,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坐落于凤凰山北脉丘陵地区,因莫、鲍、谭三姓迁居于此而形成。2006年属唐家湾镇会同社区至今。村民主要有莫姓、鲍姓、谭姓。2015年,户籍人口133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属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香山话。
村中种植有妃子笑荔枝、糯米糍荔枝、桂味荔枝、石硖龙眼、黄皮等水果。每逢传统节庆时会制作茶果,如春节有年糕、糖环、角仔、甜汤圆,清明前后有艾糍、生粳糕,端午节有咸肉粽、碱水粽,其他还有叶仔、炊煎堆、芋头糕、银糕和菜角等。
乡道Y104线经过村前,过去叫做岐关公路,筹建于1927年,是珠海境内历史上首条公路,以澳门关闸为起点,分东西两路延伸到中山石岐。会同人莫鹤鸣是中山县岐关车路公司创办人之一。20世纪90年代,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南粤古驿道示范段之一的长南迳古道经会同村,村中建有会同古村驿站。
会同村是香山地区首个用电村庄,1920年香港商人莫咏虞(会同村人)在会同村兴建栖霞仙馆,院内设有发电机房。

栖霞仙馆
清同治至光绪年间,由宗亲投资,会同村在统一规划下重建,形成三街八巷的棋盘格局,村前祠堂、碉楼,村内是岭南民居。村内主要建筑包括2座碉楼、3座祠堂和40多座民宿,代表性民居有莫氏大宅、缉庐和栖霞仙馆。村中莫氏大宗祠、调梅莫公祠、会同祠三座宗祠,分别开发利用成为会同村史馆、会同电影小馆和会同市民艺术中心(阅潮书店)。
会同村为著名买办之乡,从该村走出的莫仕扬、莫藻泉、莫干生祖孙三代,在太古洋行任职长达60多年,他们将会同村1000多位族人乡亲带出家门,造就了一支懂得西方经营之道的管理队伍,并由此在广州、上海、福建等地创办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工商企业。
近年来,珠海力推“大学小镇”建设,会同村是“大学小镇”建设的一个核心点。2014年开始,珠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入驻会同村为核心的中国首个“大学小镇”;6月,珠海市政府与UIC签署合作协议,在会同村划拨300亩土地给UIC建设新校园。2015年,UIC大一新生入住会同文化小镇。2016年,获UIC录取的会同籍子弟可获全额助学金豁免学费就读。2017年9月,UIC全体师生迁往位于会同村的新校园。2020年3月,会同体育公园确定委托UIC管理,实现公共场所大学和居民共用。在会同,大学与古村高度融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19年9月,大学小镇·会同之旅被评为广东省美丽乡村精品路线。2020年,会同村代表珠海市参加广东省《乡村振兴大擂台》,成为全省五强村之一。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