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珠海的宋皇室根源隐匿在这里的青砖壁画、飞檐斗拱中一一菉猗堂建筑群
菉猗堂建筑群位于斗门镇南门村,包括菉猗堂(赵氏祖祠)、逸峰赵公祠、崑山赵公祠三座祠堂,均为宋太祖胞弟赵匡美之后人为祀先祖而建。2008年11月,被核定公布为广东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三祠总建筑面积1643.69平方米。祠堂间以巷道相隔,每祠三进三间,中间夹天井或庭院,左右庑廊,中轴对称布局;建筑上大量使用石雕、砖雕、木雕、陶塑、泥塑、壁画等作装饰。菉猗堂现存蚝壳墙共277.35平方米,墙厚65厘米,蚝壳整齐排列,成行叠砌,是研究南方古代建筑材料及建筑工艺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菉猗堂建筑群(斗门区地方志办公室供图)
菉猗堂又称赵氏祖祠,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经清代到1997年间曾几次重修。坐东向西,三间三进,中轴线左右对称,北有厢房,后有围墙。头门置木刻“赵氏祖祠”匾以及“菉瞻淇澳 猗颂商那”楹联。

菉猗堂
逸峰赵公祠又称世寿堂,在菉猗堂南侧,祀南门村赵氏九世祖赵逸峰。始建于明代晚期,原为蚝壳墙,民国十七年(1928)重建改为砖墙。坐东向西,三间三进,中轴对称。祠内外有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壁画等饰物。花岗石行书阴刻楣额:“逸峰赵公祠”。祠左右设巷道,巷道分置大理石刻隶书匾额“云路”“天衢”,砖雕周边护匾。楹联:“世承三派 寿锡九畴”。

逸峰赵公祠
崑山赵公祠又称世德堂,在逸峰赵公祠南侧,祀南门村赵氏九世祖赵崑山。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坐东向西,三间三进,南侧有副祠三进。行书阴刻楣额:“崑山赵公祠”。祠内外有石雕、木雕、灰塑、壁画等饰物。主体建筑与副祠间设巷道,花岗石行书阴刻巷道楣额“云衢”。楹联:“世承美奂 德溯祥符”。

崑山赵公祠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