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 市政协 开放广东 智能问答 | 手机版 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儿童福利类:珠海市探索社会工作嵌入模拟家庭服务模式呵护孤残儿童成长

  近年来,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呵护孤残儿童成长,从孤残儿童心理发展和人格发展角度,打破以往院舍照顾封闭式、集体化养育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探索开展“模拟家庭”服务,以类家庭模式为孤残儿童提供去院舍化、个性化养育服务,最大程度发挥家庭在儿童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弥补因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对孤残儿童心理及社会化发展造成的影响,为孤残儿童创造和营造更适宜的成长环境,不断推动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提升“养、治、教、康、社”一体化服务水平,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工作经验成果。

  一、强化福彩公益金保障力度,助力孤残儿童成长

  中心“模拟家庭”项目于2013年立项,次年开始正式运营。运营经费来自福彩公益金,每年约投入260万元为中心年满6周岁就读于中小学和特殊学校的孤儿及毕业大龄残障孤儿提供“模拟家庭”养育服务。通过在中心内设置家庭单元,招募有爱心的自然夫妻入住“模拟家庭”,每对夫妻专职照顾4名同性别孤残儿童,履行“父母”职责,共同营造家庭氛围,为孤残儿童长期提供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模式。目前,“模拟家庭”模式已运行10年之久,数量从最初的4户发展到如今的15户,已累计让87名孤残儿童在“模拟家庭”的温暖呵护中长大。该项目曾获全国“最具影响力福彩公益项目”。

  二、嵌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助力模拟家庭发展

  “模拟家庭”项目由中心社工部门负责管理及运行,经过多年探索,有效将行政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相结合,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融入“模拟家庭”管理及运营,运用社会工作视角最大限度满足孤残儿童成长需求,为孤残儿童未来顺利融入社会储备更多知识和能力。一是运用社会工作个案管理手法,通过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活动、义工联结等专业方法介入,从健康与安全、自理与家务、教育与学习、社交、社区生活、职业发展等六大维度支持孤残儿童发展,培养孤残儿童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及时有效疏导不良情绪、纠正偏差行为等,为孤残儿童建立良好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二是通过家长栽培工作坊、家长喘息服务等,为模拟家长提供技能学习、压力缓解、儿童权利意识提升、同伴支持等服务,进一步提升家庭养育服务质素。三是推进“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体系,修订完善《志愿者手册》,从孤残儿童需求出发,理顺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总结等服务流程,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同时,积极链接爱心资源,为孤残儿童提供有效的物资及服务支持,如链接心理卫生服务中心,为孤残儿童提供专业心理辅导服务;链接红十字会、高校、社会组织等志愿者团队,为孤残儿童提供阅读、剪发、舞蹈、课业辅导、技能训练等服务。

  三、完善大龄残障孤儿职业技能训练,助力孤残儿童圆梦

  中心自“模拟家庭”项目开展以来,始终关注孤残儿童全面发展,不断完善大龄残障孤儿职业训练服务,为其“赋能”。一是在院内实施积分制鼓励,为“模拟家庭”大龄残障孤儿提供职业技能训练,完成训练即可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在中心“换换爱”超市兑换物品。二是在技能培训基础上,提供简历撰写、面试辅导等方面的职前培训,不断完善儿童职业训练服务,将职业培训贯穿求职、技能全流程,最大化提升院内儿童社会化融入的可能性。三是拓展职业训练路径。2023年4月,中心积极到大湾区展开相关调研工作,探索“模拟家庭”毕业大龄残障孤儿职业发展新路径,经过半年的调研及筹备工作,于2024年10月正式启动大龄残障孤儿圆梦计划。圆梦计划通过与爱心企业合作,搭建“初选圆梦号”餐车,餐车设立在中心院墙外,以固定食品售卖点的形式,供特校毕业的大龄残障青年为过往人群提供餐食售卖服务。这一全新探索有效为无法外出独立生活、就业的毕业大龄残障青年提供社会交往与职业发展机会,推动营造了更为包容、关爱的社会氛围。2024年4月“圆梦计划”参加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获得“民政中国”板块优秀作品。迄今为止,圆梦餐车接受来自中国民政、中国社会报、央视新闻客户端、广东卫生等超过25家媒体的报道及转载。圆梦餐车的模式被更多社会公众看到,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了可复制模式。




分享到:

主办单位:ty8天游平台登录

政府网站标识码:4404000012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161号 粤ICP备0502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