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家校社”协同助力,以阳光驱散家暴阴霾
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实际开展的过程中
儿童主任是村(社区)
负责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工作的人员
承担着打通服务儿童
“最后一米”的责任
他们需要具备
哪些实务能力?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为进一步提升广东省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广东省民政厅以广东省首届儿童主任实务技能大赛为契机,征集并汇编了一批儿童主任围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开展关爱服务的实践案例,涵盖生活救助、医疗救助、监护落实、心理关爱和综合帮扶等内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提升基层儿童工作队伍服务能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接下来,让我们通过珠海的入选案例一起了解吧 “家校社”协同助力以阳光驱散家暴阴霾 【基本情况】 11岁女孩小新(化名)的父母在其出生不久后离异,各自重组家庭。小新的抚养权判给了父亲,与父亲和继母共同生活。但小新与父亲关系紧张,时常被打骂,渴望得到生母关怀。儿童主任接案时发现其身上有多处伤痕,是父亲家暴所致。长期遭受家暴导致小新情绪不稳定,曾离家出走,学习成绩较差,扰乱课堂纪律,甚至对同学动手,在居住的社区没有朋友。 【服务措施】 1. 儿童主任接案后,立即上报民政部门,并向公安机关强制报告。区民政局召集法院、检察院、教育、公安、卫健、团委、妇联等部门及各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召开个案会商会议,及时评估研判,多部门联动启动服务。 2. 公安部门对小新父亲进行监护训诫。儿童主任对小新父亲进行多次家访、面谈、微信联系,开展反家暴法的政策宣讲、亲职教育辅导服务。小新愿意主动与父母沟通,亲子关系得到改善。 3. 后续虽然没有变更抚养权,但为保障人身安全,儿童主任协助小新与生母建立联系,让小新与生母居住。 4.儿童主任每周入户陪伴,为其提供心理关爱、搭建社会支持网络。加强与老师合作,邀请小新参加社区活动,发掘其体育特长,助力小新在2023年省级柔道比赛中勇夺铜牌。 5. 经过一年多跟进服务,儿童主任评估小新情况较为稳定,顺利结案,目前小新已退出困境儿童。 【典型意义】 儿童主任以儿童的需求为核心,充分调动、整合、链接社会服务的资源,为其整合完整周全的服务网络。加强监护训诫,开展家暴法治宣传,提供亲职教育辅导,督促依法履行家庭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发挥“家校社”协同作用,挖掘服务对象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困境,实现个性化成长目标。 【温馨提示】 1.本案例涉及儿童及其监护人均使用化名,简明扼要概括案件,展示主要措施,严格保护儿童隐私。 2. 案例中含有不恰当的行为,切勿模仿。遇到相似情况,要及时向监护人、老师、村(居)民委员会或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求助。